中国古玉璧的演变

2019-10-12 14:22苗新春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玉璧

摘要:从新石器到汉玉璧的纹饰变化我们能感觉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玉工们在治玉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与改进。创造了新工具,发明了新工艺,有了这种创新和创造,使得汉代玉璧整体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关键词:玉璧;纹饰变化;古代玉器

一、前言

中国玉器漫漫八千年历史。在人类文明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中国玉器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更逐步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二、玉璧含义与用途

璧为六器与六瑞之首,是一种中心有孔的圆形玉器。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出现,以后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制作。有作为礼器用的,也有做配饰馈赠之用,不一而足。其流行年代之久远是其他器形所不能比拟的。璧有三种重要含义:第一是呈天上帝的象征,第二是君主和政权的象征,第三是吉兆和吉祥的象征。古人相信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以圆形的玉璧代表天是不难理解的,至于象征君主和政权,则又是从两方面的意义引申下来的。一方面国君是上天之子,政权是天意的代表,璧代表天命,天子,天授玉权是最恰当不过了的。

三、玉璧的形状

大多数玉璧为圆形,在中间开出圆孔。但也有不做圆形而略呈方形或长方形。且四角修圆的这种形状的玉璧大多出现在新石器晚期,商周时期也有,春秋之后逐渐少了。而此以后的玉璧大都以圆形为定式。

四、各时期玉璧纹饰的特征

(一)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特征:因技术受限,切割形制不太规整,或者薄厚不匀,壁面上不平或留有切割痕迹。外形也不规范,而呈方形,在四边角上略微磨圆。以素面为主。

(二)红山文化玉璧的特征:玉璧的边缘呈薄刃状,天然沁较轻,沁色较少,有红褐色,水锈和灰黑色等。良渚文化玉璧外缘薄,内圆厚,沁色多为雾状这一时期的玉质一般是青玉,绿玉,灰白玉,特征为大多数是素面无纹,打磨比较光滑。

(三)战国时期玉璧的特征:在战国不同发展阶段,玉璧的形制和纹饰也是各有不同的。其中早期的以表面有纹饰的浅浮雕,虺龙纹,阴刻虺龙纹以及一端出廓璧为主。在战国中期以后表面以有纹饰无区的云谷相杂纹,阴刻谷纹以及光素无纹的玉璧,以及重环璧为主。战国后期则以有纹饰的浮雕为主,镂空纹饰有纹饰分区以及两端出廓的玉璧为主。

(四)汉代玉璧纹饰特征:汉代的玉璧主要用于礼仪,陪葬,有的玉璧也可以用来装饰墙壁或作为镶嵌妆点铜枕和带钩,一些较小的玉璧用作组玉佩的一部分供佩系。此期间玉璧按形制可分为六式,一式玉璧表面光素无纹饰,又称素壁。二式玉璧表面布满一种纹饰,如蒲纹。古纹,云纹,齿纹,乳钉纹,列星纹以及各种镂空纹饰。三式多层纹饰玉璧,即内层简单的谷纹或蒲纹之外,另有一层相互交缠,分布匀稱的图案化兽面纹或凤鸟纹。四式出廓璧即在二式和三式玉璧的外廓处附设各种镂空纹饰的内容。主要有龙纹,螭龙以及“长乐,万寿,长宜子孙”等吉祥文字。五式双联壁为两形制相同的玉璧外的相连组成。六式重环璧即把玉璧透雕为大玉璧内含小玉璧的重环状。汉代玉璧通常尺寸较大略厚,剖面平直,边沿较战国宽。用玉质地较佳,多用深绿,灰绿色青玉以及白玉。自战国之后,制玉工具更新发展,工艺技术显著提高。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汉代玉璧在制作工艺痕迹上有以下特征,1.边缘孔壁的修整。由于大口径圆管的应用,玉璧边缘制作较为规整,不见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上常见的喇叭孔迹象,在玉璧的内外边缘常有大口径圆管的犀利的旋转痕迹出现。2.游丝毛技法的应用。多层纹饰玉璧的兽面纹,凤鸟纹和绳纹部分皆以“游丝毛雕”雕琢。“游丝毛雕”技法雕琢中,砣刀是主要的工具。所谓砣刀就是一种旋转的轮子,轮子的磨痕中间深两边浅,轮子在转弯时,只能一下一下地转,使线和线连成了弯,这样在转弯处就多见歧出线纹纤毫毕现。这就是“游丝毛雕”的特点。谷纹和蒲纹的制作:谷纹,蒲纹是汉代玉璧上常见的两种纹饰,两者多做浅浮雕状,触摸有凸起圆滑之感,此期谷纹蒲纹颗粒较大且排列整齐稀疏。汉璧的地子较战国时较浅且琢磨不堪精细,一般都留有打磨的痕迹,蒲纹的格痕常有玻璃光出现。

汉代玉璧的风格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有变化,壁的形体加大,透雕的龙,凤,鸟较多。汉代玉璧边沿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明显不同于战国时期的三角形立缘。总之在古代玉璧的用途是广泛的,可用为重要的祭祀礼器,可视为国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可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玉璧在古代的政治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具有深层内涵的中国古代玉文化及浓厚的文化意识也逐渐形成。而玉璧作为玉器之一,便决定了他非同凡响的玉历史和与文化特殊地位。中国玉文化沉积蕴含了深厚的炎黄子孙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时代的玉璧都会留下不同的特点。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璧,因受当时制作工具的限制,大多数是素面玉璧,没有纹饰。商代玉璧大多数是弦纹。春秋到战国时期主要有云纹,谷纹,浦纹等。到了汉代又有了乳丁纹,列星纹及各种镂空纹饰地出现。这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玉器的工具不断改进,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所制作的玉璧平整光滑,整齐划一,形状饱满,纹饰精细。

参考文献:

[1]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M].科学出版社,2005.

[2]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M].新石器·商·西周.科学出版社,2005.

[3]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M].战国·秦汉.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苗新春,克拉玛依中国金丝玉博物馆。

猜你喜欢
玉璧
吉庆祥瑞的东汉吉语璧
全国仅三件的“宜子孙”玉璧:曾被小娃娃拖着满街跑
天人之间
浅析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时期的玉璧
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出土玉璧研究
连云港市博物馆馆藏宋代蟠螭纹玉璧鉴赏
浅析中国古代玉璧形制发展与演变的成因
古代玉器中螭虎形象的由来和演变
万物皆有灵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