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之韵”

2019-10-12 10:38额尔德木特古斯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马头琴音乐创作探析

额尔德木特古斯

摘要:马头琴独奏曲《在戈壁高原上》是1980年布林先生参加全区作曲培训班学习时的结业毕业作品,其浓郁的独居风味与高超的演奏技巧,多视角揭示出马头琴传统演奏法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可塑性、融合性。本文对其旋律特点、节奏特点、调式特点、演奏特点进行谱例分析基础上,探索梳理出了作品旋律形态、节奏形态、调式色彩方面的几个特征。

关键词:马头琴;在戈壁高原上;音乐创作;探析

一、作者、作品介绍

我国著名马头琴、潮尔演奏家、艺术家布林先生是新中国建立后马头琴艺术的传承者之一,马头琴艺术近60余年的发展中布林先生孜孜不倦努力于其,见证了马头琴艺术每一进程的变革。先生谓之一代艺术的传承者、革新者,传承先辈们精湛传统演奏技法为使命,始终结合传统与现代、风格与技法、保护与创新为理念,创作出了扬名内外的多部经典马头琴作品。从事音乐工作多年间创作发表《牧马人之歌》《叙事曲》《怀念》《在戈壁高原上》等作品,其中《叙事曲》是各大高等学府马头琴专业必修曲目之一。马头琴独奏曲《在戈壁高原上》是1980年布林先生参加全区作曲培训班学习时的结业毕业作品,其浓郁的独居风味与高超的演奏技巧,多视角揭示出马头琴传统演奏法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可塑性、融合性。全曲为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结构,呈示段(慢板)、中段(快板)、再现段(慢板)三段式组成。马头琴独奏曲《在戈壁高原上》于1984年获首届内蒙古艺术创作最高荣誉“萨日娜”奖,携此部作品经成为布林先生创作手法的巅峰之举,传颂引领的时代之音。

二、旋律创作特点

(一)动机式的慢板旋律

马头琴独奏曲《在戈壁高原上》为采用蒙古族韵味式旋律,五声调式体系为创作方法。主题动机延伸手法是《在戈壁高原上》旋律创作的一大特点。开端旋律弱起于C宫调式角、徵小三度音,在徵音上结束,第3小节开始旋律弱起导向下五度模仿下属羽音,结束在徵音下属宫音上。整体呈示段慢板旋律部分在角、徵、羽、宫四个动机音的展开下完美塑造出悠远、叙事般的主题旋律,犹如眼前浮现出大漠戈壁中缓缓行进的驼队带领观众勾勒出一幅美妙绝伦的自然画卷。

(二)泛音式的快板旋律

马头琴演奏技法中泛音演奏可谓是创作运用较普遍的技巧性手法。泛音演奏法作为马头琴独特的演奏技法之一,虽然不是一种实质性的创作手法,但是马头琴作品中运用程度足以证明其发展音乐作品中所充当的框架式作用。泛音演奏从民间提炼出在“马头琴演奏家巴拉贡先生”的提议和革新下食指改用指甲顶弦,大拇指改用弦内侧指尖摁压握把式的演奏大幅度解放手指,大幅度提升了音域和把位替换的速度。马头琴泛音演奏法不断地成熟稳步渐进一方面保留传统博尔赤斤(反四度定弦)定弦传统演奏法的基础上,间接焕发起了泛音演奏法在现代马头琴创作中的崭新格局。马头琴独奏曲《在戈壁高原上》泛音演奏出现在全曲中段快板中,在F宫调式角、徵音十六分音符的牵引下乐曲迅速进入以羽、宫、商三音同首换尾式的旋律后采用裁截移植发展,通过重复式“3561 6165”旋律华丽表现出了第三把位内弦泛音滑奏演奏法,及丰富了中段旋律流畅度与延展空间。

三、节奏特点

(一)长调式的悠长节奏

蒙古族民歌体裁中长调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异质其他的演唱体裁。蒙古族长调民歌丰富的表现力与悠扬伸展式的诺古拉装饰塑造起了节奏的特殊发展形态。长调歌曲在陈述式词句的拖腔演唱下,通过诺古拉装饰真假声转换的抒情演唱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悠长式节奏形态。马头琴与长调相辅相成的自然融合过程中不断促生着各自的发展,形成了近代马头琴个体衍化下演奏与伴奏并举的“双重身份”。马头琴演奏家、作曲家们对长调的采集、创用体现在大量作品中,例如:齐.宝力高的《草原连着北京》《大草原》 ,仟.白乙拉的《腾飞》等诸多马头琴近现代作品中都刻画着长调的身影。因此,长调民歌的移植引用、长调写作手法的贯通也成为内蒙古马头琴作品创作领域的常用手法。马头琴独奏曲《在戈壁高原上》中虽未出现实质意义的长调音乐痕迹,不过在呈示段写作中作曲家采纳了长调民歌悠长式的节奏,架起了慢板旋律发展的节奏框架,让作品在“x.x |x x- -” 的长调节奏模式中有序得到了贯穿发展。

(二)驼步式的奔放节奏

蒙古族民歌的节奏形态在自由式的长调与等分式的短调节奏构架上形象表现着本民族的特质。马头琴在现代器乐化进程中受于蒙古族民歌节奏规律、节拍特征的影响,客观性的将其注入血脉中造就不断发展。马头琴韵味深邃的旋律来源于自身栖息生活的自然环境一样,它的节奏形态同样受到相似的影响。“辽阔自由的草原气息、密集均匀的马蹄律动和骆驼步态的摇摆动荡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三大节奏来源”[1] 如上所述的一样马头琴的节奏思维来之蒙古人四季更替式的游牧生产方式、温带草原式生活环境,牧民赖以生计的骏马、骆驼。马头琴独奏曲《在戈壁高原上》中作曲家在中段快板旋律中巧妙运用了乐节为单位的“xxx xx” 节奏组合,以前八后十六分节奏、前八后十六分附点节奏对比性质,通過十六分音符转换连接,活灵活现形象表现出戈壁中奔跑、行走的骆驼姿态。

四、民族调式特点

(一)主题之间的调式关系

近年来马头琴调式分析及创作有了回归势头显著强调了五声调式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民族调式根本意义的所在。马头琴独奏曲《在戈壁高原上》中民族调式的影子可谓是琳琅满目,段落主题之间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关系。整个呈示段主题旋律在“C宫调式—G宫调式”的转调中旋律在单一主体的再现重复下,前后之间形成了“主—属”性质的调式关系。反而,在中段快板主题旋律在“C宫调式—F宫调式”的转调中在对比式的旋律比较下,前后之间形成了“主—下属”性质的调式关系。

(二)同主音五声调式关系

蒙古族民歌中同主音调式之间的转换可以说是寻常不过,这种调式转换的运用成了蒙古族民歌、音乐创作中出现较多的创作手法。所谓,同主音五声调式关系是在某个段落、乐句、乐节中整个调式以及主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偏音的出现而改变“宫—角”音关系的调式手法。马头琴作品《在戈壁高原上》中段快板40小节—50小节之间正采用了同主音调式转换手法。作品在47小节在徵音为下属音、羽音为属音的C商调式半终止中结束,48小节开始在调式的降E清角偏音,以凡代宫迅速将旋律转为同主音的C羽调式,形成了绚丽多变的调式色彩。

五、结论

布林先生所创作的《在戈壁高原上》相比同时期马头琴作品,注重、强调了传统演奏技法在现代马头琴作品中的巧妙运用。通过形象化的音乐手法让作品别具风味地体现了马头琴的表现力。快板中“察哈尔五度滑奏技法”在内弦小拇指滑奏使用顿时让人眼前一亮,既提高了演奏难度,又表现出了旋律的奔放活泼。马头琴独奏曲《在戈壁高原上》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优秀作品,可以说是大胆探索了传统马头琴演奏技法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对传统马头琴技法的保留与马头琴作品的多元化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斯仁那达米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世相.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

[3]呼格吉勒图. 艺术(上)(蒙古文)[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3.

[4]吕宏久.蒙古族民歌调式研究[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5]吕宏久.娜·莫德格.旋律写作(蒙古文)[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

[6]李世相.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

[7]布林巴雅尔.概述马头琴的渊源及其三种定弦五种演奏法体系[J].内蒙古艺术,2011(02):123-128.

[8]张劲盛.民歌主题在音乐创作中的变型与贯穿——以马头琴独奏曲《怀念》中的乌拉特长调民歌主题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40):6.

[9]李春海.论马头琴独奏曲遥远的敖特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36):6.

猜你喜欢
马头琴音乐创作探析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那一夜的雨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马头琴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