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与东北少数民族音乐的关系

2019-10-12 10:38董卿岑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自然环境少数民族艺术

摘要:音乐是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具有区域性特点,其特点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滋生和形成不同种族、地区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音乐文化形态描述及音乐文化区域研究所采用的基本观点与地理学强调的区域观点是相通并互相借鉴、吸收。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在自然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民族文化艺术以及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艺术;自然环境

音乐是艺术文化范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特定产物。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具有外在的表现形式,也具有内在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对于音乐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一、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

首先,特定的东北自然地理环境激发民间音乐的创作生产行为。东北三省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这里不仅生活着汉族,还生活着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达斡尔、满、朝鲜、锡伯、克尔柯孜等众多少数民族。尽管民族众多,但由于共同生活在东北这片广阔的黑土地上,身上都留下了东北地区特色的烙印。他们的音乐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所在的东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音乐的创作生产行为是带有主动性和目的性的。社会生活中对音乐创作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自然景观不乏其中之一,林海茫茫,江河纵横,物产丰富的辽阔东北平原对民族民间音乐创作生产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外部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从音乐创作生产的思想内容上就能够明显地表现出来。

无论是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一带的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还是生活在三江沃野的赫哲族,由于受地理条件影响,他们或生活在水草丰美的牧场,或生活在茂密的森林,或生活在濒河肥沃的田野,或生活在富饶的渔乡,总之,他们都是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地方。这山水本身是那么富有诗意,很容易激发起人们对家乡美景的热爱与眷恋,并将这份殷殷深情用音乐来表达。

鄂伦春人在自己的“赞达仁”中唱道:“我站在高山顶上唱起歌呦唱起歌,无边的山林都震响起来”,表达自己对兴安岭的热爱;还有“机警的梅花鹿喜欢高高的林木;カ大的熊喜欢幽静的山谷;自由的哲罗鱼喜欢深涧的水流:勇敢的鄂伦春人喜欢富饶的兴安岭”。

东北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刺激了人们的感官,由此创作的音乐不仅带有趣味性,更增添了知识性。从这些东北人民创作的民歌中,我们可以感到,他们生活的地作区自然环境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内心,这些自然环境对创作者产生了外在的直接刺激,这种刺激最终以音乐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鄂呼兰,德呼兰》这样表现道:“在广阔的兴安岭上呦,出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在这河边潮湿的土地上呦,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宝藏……”这优美动人的歌词配上活跃愉快的舞蹈,把鄂伦春人对于生活的热爱、故乡的深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从歌唱的内容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眼前出现的就是一幅鄂伦春族人民生活的自然图景,无论是那里的动物、植物、还是自然风光都作为外部的刺激直接激发起人去创作,引起创作生产行为。

另外,东北地区的许多狩猎民族中,其歌舞活动中所模仿、歌唱的动物形象如黑熊、野猪、老虎、猎马等,都是这些地区人们狩猎生活中常见的,也容易成为创作的内容。

二、自然地理环境与当地民族民间音乐两者的关系

如果把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民族民间音乐创作生产的刺激作用比作一把箭,用来激发创作者,这把箭是否能够击中目标,就要看创作者本身是否意识到这种美,是否产生“赞美”这一精神需求,从而主动进行创作生产行为了。生活在本地区的人们接受到这种刺激后,在内心深处要进行体验与玩味,这种体验与玩味即是他们对家乡、故土热爱与赞美的思维化过程,这些音乐生产的最终实现都与该地人们内心的精神需求是分不开的。

另外,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客观引发音乐创作生产的多样性。音乐创作生产是种创造音乐的人的行为过程。前面已指出,在东北地区的音乐创作生产中自然地理环境对其音乐的创作生产会产生激发作用。不仅如此,客观上它还会带来音乐创作生产的多样性。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均注意到东北汉族民歌小调生产的丰富性与地理环境有关,特别是东北地区号子的创作生产由于其地理环境的因素呈现出多样性。有森林号子、船漁号子、煤矿号子等。大、小兴安岭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原始森林区。这里的人们很久以来就进行伐木、运木工作。林区中大量的人力运输劳动,产生了许多森林号子。如《哈要挂》《拉鼻子号》等,在吉林地区有《抬木头号》《端木头号》等,在辽宁地区鸭绿江地,有放木排拍木头的“抓蹬”号等。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审美心理尤其是艺术风格的影响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强弱而发生变化,地理环境具有影响人类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形成的特质,进而影响艺术主体的审美需要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并创造出反映特定地域文化特性与审美风格的艺术作品。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伴随着该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不断演进,自然环境为民族音乐提供了广阔的传承空间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简介:董卿岑,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

猜你喜欢
自然环境少数民族艺术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纸的艺术
承德围场投资环境分析
幼儿园在自然环境下开展游戏的探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