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画”与“图绘”在绘画创作中的启示

2019-10-12 10:38陈学勤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绘画创作艺术形式艺术风格

陈学勤

摘要:《艺术风格学》是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关于探讨艺术风格的著作,作者仅用形式作为工具,总结出了界定艺术风格的五对概念,由此形成了美术史研究的新方法——形式分析学。本文主要是从绘画的角度探讨“图绘”与“入画”这两个概念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风格;艺术形式;绘画创作

一、沃尔夫林与《艺术风格学》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是19世纪末出生于瑞士的美术史学家,其形式分析学的理论对现代艺术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独创性地将文化史、心理学和形式分析学进行统一研究,只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并不过多地关注艺术家以及艺术品创作的相关背景和思想内容,试图用艺术风格形式的演变建立一部“无名”的艺术史,阐释美术史中风格的变化。

《艺术风格学》是他的代表作,在书中,他通过大量的分析和对比15世纪及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直到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品,得出了五对关于界定艺术风格的概念。通过这些理论,他认为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并没有孰高孰低的差别,类似于“拜占庭艺术与哥特式艺术的优劣”“文艺复兴艺术比巴洛克艺术的美”之类的问题不再争论,而是把这些问题归因为各自的观察方式不同。这一种观察方式,按照沃尔夫林的说法,“是一种充满生气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有其自己内在的历史,并且经历了很多阶段”。显然,他对艺术品的看法早已不是以往那种只针对艺术作品“美”的分析,而是分析艺术作品中表达“美”的视觉上和形式上的元素。

《艺术风格学》的伟大之处在于,从复杂多样的艺术家作品中,找到了存在于这些个性中的共性,并把其归纳为抽象的基本概念。这就是书中不断从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艺术中证明的五对概念,分别是线描和图绘、平面和纵深、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多样性的统一和同一性的统一、清晰性和模糊性。这些概念即是前面所說的观察方式,也是其理论强有力的支撑,确定这五对概念,并不是为了给艺术作品的价值做出判断,而是给它们一个规范的分类。

二、“图绘”与“入画”对艺术创作的启示

在《艺术风格学》中提到的关于“入画”概念,这对于需要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提供了一个帮助,它的方法启示是在于告诉我们如何观察。按照沃尔夫林的观点,“入画”是一种存在于客观对象的状态,如前文所说,这种状态的客观对象是最适合作画的。具有“入画”状态的对象可以存在于自然之中,这也是自然美的一种特性,这需要我们用特别的观察方式去发现它。

(一)注意运动感和纵深感。

沃尔夫林在解释“入画”的概念时用了一栋建筑物来举例子,若想要丰富地表现出一个建筑物的形象,那么就应该尽量避免正面的角度观察它,因为正面时缺少入画的特征。言外之意,在观察对象时,就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特别是那些运动的和纵深感的风景,这样表达出来的对象会让人产生错觉和幻觉,让画面的美更具有感染力。从形式的角度看,更容易能吸引到观众的往往是那些运动感和纵深感强作品。

(二)寻找带有模糊性的对象。

毫无疑问,所有的客观对象都具有一种天然的美,它们本是美的源泉,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发现。不过并非所有事物的美具有“入画”状态的,至少是有条件的。想要发现具有“入画”状态的对象,光线能够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旦光线给予了客观对象朦胧模糊的印象,那么这个对象就是具有了“入画”的状态,可以让我们产生联想,在这样的光线下的对象,能够使我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更灵敏,从而实现更完美的“图绘”的效果。

(三)发现差异性的美。

如果我们站在观众的角度看待一件作品,具有差异性大的作品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因为差异性大的物体或对象比较容易产生艺术的表现效果。比如说,《艺术风格学》这本书中提到的例子,一片残墙断壁在夕阳的照射下会给人一种美感,这是因为残缺事物的表面及边界往往一般会使观者的心理产生诱导并引发情感的想象,也会使我们产生创作的冲动。贡布里希曾说过:“背离一种规范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如果我们在观察对象时,有意识地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在差异性上花功夫,寻找那些具有“入画”状态的对象,就能创造出理想的艺术作品。

此外,图绘的表现方式也是值得去尝试的,这也是沃尔夫林所说的观察事物的一种观察方法,要通过图绘的方法去观察寻找具有“入画”状态的对象,就必须要抓住事物大的、整体的外貌,不要过多地关注小的细节。还记得19世纪那一批印象主义的画家,他们也采用图绘的方式去表现画面,也是他们重要的表现技法,这种表现方式还结合了西方现代主义所强调主观情绪表达的要求。试想象一下,当我们第一次看见莫奈的作品时,首先会被作品和众不同的色彩以及构图深深吸引,而能够造成这样效果的就是“图绘”与“入画”的完美结合,作为观众,我们既能够从他的作品中体会到画家对客观对象美的追求,也能感受到他个人强烈的主观情绪。由此可见,其作品艺术魅力的秘诀就是在于对光线和色彩布局的差异性以及在整体中追求变化的高超能力。

三、小结

《艺术风格学》是对艺术风格很好的阐释,它让大家用新的观察方式去看待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艺术作品。“图绘”和“入画”书中重要的概念,有效、灵活地运用这两个概念,有利于艺术创作的表达,通过注意运动和纵深感、寻找带有模糊性场景、发现差异性的美,更好地创造理想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艺术风格学[M].潘耀昌,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贡布里希,著.规范与形式[M].杨思梁,范景中,译.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

[3]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4]曹晖.艺术的结构范式——沃尔夫林“五对概念”的内涵及其对美学的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06):96-100.

猜你喜欢
绘画创作艺术形式艺术风格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浅析构图程式在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孤独对画家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