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漩涡

2019-10-12 10:38王常浩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抽象色彩空间

王常浩

摘要:马克·罗斯科作为色域抽象的代表人物,其绘画中多以色彩、形状、空间排列等方式试图激发人类内心最原始的精神情感,充满对自我意识与本质的探寻。本文通过对罗斯科不同时期风格的流变,试图分析其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力。

关键词:罗斯科;抽象;空间;色彩

罗斯科是美国二十世纪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杰出代表,其开创的色域绘画以纯净的色彩、极简的创作方式闻名于世,巨大的画布上,块面的色域配有朦胧的边缘,画笔看似不经意遗留的痕迹与大面积色块相得益彰,画面像一块无止境的漩涡将人深深吸引,在这有限的画面中空间蔓延开来,深邃到让人产生情绪上的巨大波动。对罗斯科来说,艺术是一种神圣的精神表达:具象在画面中逐渐消失瓦解,色块被看似随意的罗列,象征人类普遍情感的纯粹抽象被色彩无限放大,画面上,些许笔触遗留下的痕迹似乎是观众眼中唯一可以获得的线索,视野不自觉被色块营造的巨大空间所吞噬,无所适从,微妙的情感蔓延开来,“作为人类精神的纯粹创造,艺术被表现为在抽象形式中体现出来的纯粹的审美创造”,在这迷人的深邃背后,罗斯科作品中强大的空间张力尤为重要。

一、具象的扭曲

罗斯科的绘画经历了一个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过程,早期创作深受立体派、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影响,也为其日后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三十年代的作品如《风景》《坐着的人》充满了大量写实注意特征。四十年代,罗斯科对宗教和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绘画中不断丰富着带有哲学意味的视觉符号,写实因素被不断弱化和扭曲,1940年《地铁狂想曲》将超现实主义的神秘感融入进来,人物造型符号化简洁化,淡淡的色彩配以支离破碎的“扭曲”,“地下铁已成为异化之地、无家可归之处,描绘地下空间已变成一处地下世界的隐喻空间。”画面中,罗斯科可以将画面中的元素刻意放大了,色彩被不断强化,但总体而言并未完全放弃他早期使用的形式的概括性、构图的平衡以及平面正面描绘,但画中的人体已经开始变形,变得更像梦境中的现实,被喻为迈向抽象主义的预演。到1948 年《无题》的时候,画中的人体已经瓦解到无法辨认,色彩与画布逐渐相容演变为“有痕迹的块面”,但又不同于康定斯基有规则的排列,倒像是画家在画布上留下的情感的痕迹。这个阶段,罗斯科更喜欢用线和色块的组合增加画面的饱和感,虽然并未完全摒弃具象主义的表现形式,注重画面本身的元素排列与布置,作品仍给观众以有限的可读性,但其作品的空间感被不断拉大了,作品背后引人遐想的画外空间也在进一步扩张。1948年开始,罗斯科放弃了其原有的绘画模式,从根本上放弃了具象,运用光亮朦胧的色块对之前的所有形式进行否定和再创造,色块被淡淡的分离,排列在画布的空间,既不是完全融合亦不是完全对立,色彩游离于画面的形式,穿透力透过画面的朦胧色块涌动开来。

二、色彩、空间与精神

1948年后,罗斯科逐渐步入自己艺术的成熟阶段,此时他的作品更擅长于借助色彩等可塑性元素来表现自己的感官,尝试将观众陷入平面中的色彩漩涡以激起其共同的经历或情感。他展示出了对画面空间和构成的全新领悟,并提升了色彩的分量,为了展现更加完整的效果,画家将色彩延伸到了画布的边缘,并摈弃了画框,通过这种更加简化与纯粹的形式,作品的内涵也得以升华。色块被不规则的排列在画布上,色块与色块之间的间隙被不断缩小,但整体还是无序的、不加丝毫描述的排列,罗斯科亦经历了抽象性和表现性的挣扎,即从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的过度,这个时期的作品亦透出些许不安与焦虑。

在界限模糊的色块交界处,边缘是十分模糊的,在彼此的交互和遮盖中,色彩的张力被显著加强了,情感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在《白色中心》中,罗斯科将色块不断延展开来,在赤橙的背景中,浅淡的白色块剧中,上方一道黑线将不同于背景的深黄色块分裂开来,下方玫瑰淡紫色与桃红色逐步过渡成一个整体,不管如何观看我们始终都会被最为打动自身情绪的色彩所吸引、凝视,让人在色彩的微妙变化里感受着跳动的情绪,此时我们亦与作品中所弥漫的情感相交融,完成了与画家的感应。画面的错位,色块的弥盖,我们试图在色彩的痕迹中找到画家遗留的信息,但最终只能被这浅浅的笔触所沉浸,我们深深沉浸在这色彩与色块的模糊空间里,难以区分这画面内外真正的界限,这种模糊又不确定的张力,将观众的情感再一次拖入这不确定的眩晕,让人隐隐产生一种错觉,色块在呼吸亦在发散,纯粹的绘画语言成了一种符号,一种仪式,让人开始探求内心深处的自己,寻求这画面中色彩背后所散发的灵魂共鸣,这片空间似乎要将观众召唤进去,这浮现的色彩与无尽的张力更像是一个深渊,你越是看他越是将其吸引其中,“进入了形而上学的深度,进入了我们深度情感的经验,进入了世界的深渊”。

三、延展与永恒

20世纪50年代开始,罗斯科作品的市场价格一路飙涨,不断受到市场和收藏家的追捧,罗斯科的作品成了一名优秀收藏家所必备的入场券,越来越多的作品被展示和出售,声名鹊起的生活使他感到不适,更加加深了对生命的思考,知音难觅,在一场艺术的狂欢中他是孤独的,只能默默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画面所流淌的情感痕迹已经不足以满足罗斯科的艺术表达,“沉默是如此的准确”,在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与神话后,他愈发思考如何在作品中实现精神的永恒,用绘画来滋养观众的深层情感。

1957年后,随之而来的变故、老友的离世,罗斯科一改之前的欢快色调,画面变得愈发晦涩难懂,色彩愈发暗淡,不再诱人和欢愉,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的沉默。1965年,罗斯科为Rothko Chapel绘制了一组组画,到达了他生涯晚期最后的巅峰。欢快、明亮的颜色被沉闷的黑色和栗红色代替,原本交错、模糊的边界在画面中不在模糊,作品与色块间的线条被淹没了,转而以坚硬和边界取而代之,平坦的画面中,没有过多的笔触变化,亦没有完全的呼吸感与情绪起伏,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的沉默。在这巨大的“黑色”面前,你无法逃离,14幅巨型作品如矩阵般被陈列在空间四周,在幽暗的光线中,内心的忏悔与崇高的悲剧感油然而生。画面中,色块与情绪逐渐隐退,作品与环境共同营造出的氛围使观众陷入沉思,一望无际。绘画与空间的界限被彻底打破了,作品与环境亦融为一体,他不再执着于将情感隐匿于画布肆意延展,而是将整个空间中的一切都納入了自己的作品。在这寂静的巨大空间中,观众面对这巨大、无尽深渊似的黑色漩涡,因色彩的平面性无法准确地定位视觉焦点,想逃避却又无法逃避,朦胧的精神思索深深唤起的亦是对精神、生命与自我的反思。在这独特的建筑空间中,罗斯科通过 14 幅巨大的矩形绘画达到了扩大空间的目的,并获得了空间的连续性。他的绘画充当了我们的经验空间与宇宙空间之间的中介,14 幅绘画的每一处细节,只有纳入空间的总体象征结构中才能获得意义。生命的崇高感亦随着画面被罗斯科永恒定格,留下的只有这无声“黑色交响曲”中深深的沉默。

四、结语

罗斯科是情感表现大师,他巧妙地运用色彩与空间的布置安排来表现自身情感,罗斯科在有限的创作空间里将情感蔓延开来,一步步将空间的界限模糊,打破甚至进入“空间”。不同于波洛克的奔放自由,罗斯科的表达更像是一种哲学式的凝思,试图让观者进入画面去感受自身最原始的微妙情感,在灵魂与内心深处完成与作品的宇宙感应。

猜你喜欢
抽象色彩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神奇的色彩(上)
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