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色彩观及其抽象性问题

2019-10-12 10:38张雯宇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摘要:中西方绘画的发展根据其不同的出现背景以及发展环境,产生不同的色彩观念以及对于绘画内容抽象性的表达特征。在西方绘画中,饱含着画面对于西方基督教神学的表达以及传递,具有一定的科学色彩观。而中国绘画色彩的运用,则传递出其独有的哲学观。在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传承下,我国绘画并不具备一个较为确定清晰的风格,蕴含丰富的哲理。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科学色彩观;哲学色彩观念;绘画抽象性

一、前言

绘画在进行风景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对于色彩的表达与传递,具有其极为独特的作用以及意义。色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于风景事物的描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风景画面的审美与风景色彩的表达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中西方不同的绘画史的发展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绘画色彩的运用以及表达各具特色,具有其各自独特风格。

二、中西绘画的色彩观 科学与哲学色彩观

人们对于色彩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源自与生俱来对于色彩的辨识以及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深度的不断提升,颜色被人赋予不同的精神状态以及思想理念。通过充分落实不同的思想以及观念,极大地激发出色彩的生命以及活力,全面凸显出绘画的生动性。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以及青绿画色彩的设计以及使用方面,充分展现出我国独到的伦理观念,充分体现出我国对于哲学价值的追求。反映我国儒道教对于色彩的认识以及态度,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的认识以及理解,被人赋予不同的感性认识。与我国哲学色彩观念大相径庭的,当属西方绘画的科学色彩观。科学色彩观极大化地展现出西方人对于思维逻辑以及世界起源的重视以及思考。全面展现古希腊哲学家对于世界的思考以及价值的判定。西方绘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由于受到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以及含义。在古典主义以及写实主义盛行时期,受到西方传统思想以及哲学思考的影响,在这一阶段西方绘画的色彩研究以及使用主要集中在对固有色的利用以及创新,充分展现出写实画作的特色。更为直接地表达出画家这时的内心世界[1]。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对于色彩观的传递以及表达,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事实上,色彩作为将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媒介。需要在能够充分反映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在对绘画画面进行艺术的指导的基础上不脱离原本事物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三、中西绘画抽象探索 符号性归属感追求

中西方绘画是两种色彩观: 西方绘画中除基督教神学的色彩象征外,主要是科学色彩,根源于西方哲学主客二分即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式逻辑和科学文化;中国画则是哲学色彩观, 根源于阴阳五行以及儒道玄禅之哲学思想。中国画里基本没有西洋画的固有色和条件色风貌, 在概括色和抽象色风貌上中西方绘画却有着同为色彩的可比性。对中西绘画的色彩走向和抽象性意义作一参照性对比是饶有兴致的话题;中国水墨山水画给世界贡献了极富家园意识的美学生态活力;文人画的消极性,使我们在西方绘画的色彩观里看到了一些合理的因子。在文明的冲突中,我们应坚持东西方的良性互动性。

绘画观念的发展以及创新有时候能够直接反映出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变化。在中西方绘画抽象性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绘画抽象性的研究与判定,其结果能够有效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哲学背景。东西方绘画在抽象性的认识以及传递方面具有相同的符号性以及归属感的追求。画家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将画面内容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特性进行充分的刻画,加强事物特点的突出,使得事物的特点能够永久的留存于画面之中,能够满足画家对于美好事物的保留以及对于其内心真实想法以及真实世界的传递。而中国绘画在符号性的设计以及表达的过程中,则通过特殊的笔触以及绘画方式来进行不同地域特殊地貌的表现,具有高度概括性以及高度统一性。符号抽象化的表达能够全面提升画面蕴含内容的容量。对于绘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5]。

四、总结

中西方绘画不同的色彩观念以及不同的抽象性表达,对于中西方绘画的传承以及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西方绘画而言,科学的色彩观念能够传递出其在社会发展以及科学研究阶段,不竭的发展与研究新年,充分展现出对于科学以及逻辑的追求及热爱。而中国绘画对于抽象性的表达,则极大地传递出我国儒道教文化的高度繁荣与发展,传递信念,进而推动绘画艺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折文菁.基于中西方绘画色彩的当代中国工笔重彩画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7,36(05):27-29.

[2]杨晓歌.论中西绘画的色彩观[J].美与时代(中),2017(06):8-9.

[3]张卉.浅论中西绘画色彩观[J].明日风尚,2016(11):121+83.

[4]折文菁.中西方繪画色彩在当代中国工笔画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5(21):139.

[5]魏红珊.中西绘画色彩语言比较:水墨为上与光色表现[J].中华文化论坛,2011(05):9-15.

作者简介:张雯宇(1988.5.22),籍贯黑龙江省五常市,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