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调二黄服饰元素在陕南旅游纪念品中的文化奠基

2019-10-12 10:38郝静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文化

摘要:通过深入的具体的对陕南汉剧服饰文化的认识,了解汉剧服饰文化的内涵背景,为陕南汉剧服饰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结合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陕南旅游纪念品不仅宣传了陕南汉剧的传统文化,更推动力旅游市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汉剧服饰;旅游纪念品;文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汉剧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每当提及中国戏曲都少不了汉剧的出现,汉剧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加之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白话风格,将汉剧服饰元素与纪念品相结合可以成为汉剧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一个新途径,本次设计希望通过研究汉剧中服饰特点,并将其转化形式融入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当中,探索出最适合的体现方式,最终实现汉剧中部分重要服饰的特点以纪念品的形式展示出来。

(一)汉剧服饰的内涵

汉剧广泛流传于两湖地域,是基于楚语言方言的表演艺术形式,是京剧的先驱。汉剧服饰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关于汉剧的书籍、视频、文献研究非常的丰富,但是对汉剧服饰的研究少之又少。汉剧服饰种类齐全,款式丰富,其中大多数来源于明清时期的服装,由于针法不同,戏服分为南派和北派,各都表现所在地域的风格,汉剧与粗犷的汉绣密不可分,汉绣绣法比较狂野,远看效果更加出彩。汉剧服饰图案比较密集,色彩相较于楚剧淡雅一些,习惯用间色和复色,饱和度较大,加之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更有利于汉剧服饰的创新发展,擦出新的火花,继承不意味拘泥一定的形式,只有推陈出新,才能使汉剧服饰更好的发展。

(二)陕南旅游纪念品所处现状

国内旅游市场日渐成熟,传统的旅游方式以游山玩水为主已经处于衰退趋势,取代之的是感受自然,了解特色风俗文化,欣赏历史遗迹,因此旅游纪念品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纪念品反映当地文化,传达和表达特定的文化,旅游者无论是把纪念品带回家、佩戴、还是摆式观赏,再次看见都会勾起对旅游的回忆。目前我国在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方面还处于薄弱环节,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品种单一、质量差、缺乏特色和实用性。因此,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要突出文化特色,打造高质量产品,注重实用与创新,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坚持设计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为人服务。

汉剧服饰元素在陕南旅游纪念品中的设计应用,主要是针对陕南的旅游群体以及大众消费者,將汉剧服饰元素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从而设计出具有陕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不仅能更好的传承和推广陕南特色的传统汉剧文化,而且能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来促进陕西的经济发展。

二、汉剧服饰元素的分析

(一)局部颜色分析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物在台上红红绿绿的动”形容舞台上使用颜色极为丰富,最主要以人物服饰颜色为主。戏衣传统用色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红、绿、黄、白、黑;下五色——紫、粉、蓝、湖、香。例如黄色为皇帝专用色,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高低划分得非常明确,因此其他人一律不可用黄色;角色包公服饰采用了黑色,体现了包公的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另外还附带些辅助色,如瓦灰、金银等。颜色与图案并重,都是视觉上第一眼所看到的,所以不仅要将颜色与旅游纪念品结合好,呈现出整体性与和谐性,还要在众多的品种繁杂的纪念品中脱颖而出,使用不同颜色,吸引消费者目光,使消费者爱不释手。具体颜色将应用红、绿、黄、白、黑、紫、粉、蓝等为主要颜色,纪念品用色会有两大类:第一类大部分留白,第二类各种颜色填充整个纪念品。

(二)图纹的几何化

汉剧由于高雅大气能登大雅之堂的“官方”定位,除了唱腔上的独特魅力外,舞台艺术效果自然区别于其他小戏种。而图案纹样的运用,显示出汉剧舞台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文化底蕴。主要图案为蟒纹,龙纹、花卉纹、云纹,兽纹、“八宝”(宝珠,方胜,犀角,古钱,珊瑚,银锭,如意)等。像杨玉环和杜丽娘都属于富贵戏,戏服图案就要用华丽的图案,例如牡丹。男用“龙”纹,女用“凤”纹,是封建权威和尊严的象征。武将多用虎豹图案,象征勇猛。将这些图案纹样几何化在应用到纪念品上,不仅从整体上使人耳目一新,而且从细节上也有独到之处。

(三)造型的抽象化

汉剧的行当十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各有分工,汉剧服饰与角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个角色都有专属的脸谱和服饰造型,主要根据文、武为主要区分原则,再根据年龄,贫富地位加以区分。戏剧人物角色服饰头饰都很复杂,提取颜色和图案进行概括抽象化为纯几何形式的图案,原始图案不但没有消失,更丰富了图案的含义,纪念品的大小以及组合的排列,都将以汉剧人物的区分原则进行组合。

二十一世纪是属于“创新”的时代,将汉剧服饰与陕南旅游纪念品结合,既可以为陕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平台,推动陕南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使汉剧戏曲国粹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人们视野,将汉剧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吴良忠.中国戏服[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2]杨运庚.汉调二黄的传承危机与应对策略研究[J].四川戏剧,2011(02):103-105.

[3]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4]邵骥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8.

作者简介:郝静,南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旅游纪念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基于“德”文化背景下的常德旅游纪念品研究
插画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傩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价格”对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的影响
传承 民族 文化
浅析特色民族工艺品开发对内蒙古旅游市场的作用与意义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