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博物馆竞争力浅思

2019-10-12 13:57郑丽君
艺术大观 2019年29期
关键词:美术史美术馆

郑丽君

摘要:美术博物馆一般是基于不同时期美术史研究、展示、对公众开放的学术性收藏和教育机构。理论而言,美术博物馆与美术史相辅相成。本文立足于当前,从美术博物馆作为美术史知识生产角度出发,思考其对美术博物馆品牌竞争力的影响,以及阐述笔者对于美术博物馆构建品牌效应的拙见。

关键词:知识生产;美术史;品牌竞争力;美术馆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曾在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上发言,“当前,中国博物馆事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遗产的机构,还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机构。”①足可见,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关于美术博物馆学的研究,大多将重点放置于美术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职能方面,而甚少考虑到美术馆作为美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它与美术、与美术史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在自身收藏方向的基础上构建品牌竞争力。

一、美术馆与美术史

在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急剧增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已经进入“后美术馆时代”,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美术馆如何找准定位,建立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巫鸿先生在《美术史与美术馆》一文中提到,以美国为例,20世纪上半叶以来美术馆和美术史之间的关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70、80年代之前,美术馆和美术史具有重合性;二是至新世纪前的相对独立时期;三是90年代以来对二者新型关系的摸索时期。虽然巫鸿先生关于二者关系及解决措施的论述更多偏向于美术史的方向,而此时,中国美术馆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这种逐渐摸索的新型合作关系对于中国的美术馆事业来说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发展意义。我们身处于博物馆急剧扩张的当代语境中,美术馆与美术史应该有什么联系,它的定位、收藏、展示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与影响?这应该是全球化的当代背景下,尤其是对于中国美术馆学界来说,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德国艺术史家汉斯·贝尔廷在《全球时代的当代艺术与博物馆》一文中说,“……早先的艺术博物馆往往与艺术史相表里,致力于展出经典作品,以便向观众提供有关艺术发展的清晰线索……”艺术史与美术馆有着与生俱来的关联,艺术史中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美术博物馆的藏品基础,而正是美术馆对于藏品的学术研究,才有可能生产出促进艺术发展的新知识,在另一种方式上重新书写和生成艺术史。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在以“艺术·科学·博物馆”为主题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系列学术活动中谈道:“对博物馆来说,大部分是常设展品,是已经进入艺术史和文明史的作品。但是这样的作品特别少。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展厅也不是美术常设展,是新作品来了马上展。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美术史,不可能得到这方面美学教育。”对美术博物馆而言,公众从接触美术作品到对美术史对了解,都在美术馆这个空间内完成,美術馆为公众提供了切实的实物认证。但国内美术馆现状却是,多数重要美术馆缺少完整的美术史收藏和展示机制,而只是“新作品来了马上展”,观众所接触到的仅是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些美术作品,对美术史的接受存在碎片化、断裂式的特点,同时,也不利于学者对美术史的研究,这基本上成为国内美术馆面临的一大困境。

二、美术馆与美术史“知识生产”

王璜生在《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一书中,从展览、展示、收藏、修复、研究、公共教育以及美术馆学等方面对美术馆的“知识生产”进行相关的论述。无疑,美术馆所承担的职能是美术馆的知识生产过程,但笔者认为,在谈及职能之前,首先要明确面对的是美术馆或美术博物馆本身的定位,而定位以美术馆的藏品为主要依据。目前国内美术馆总体上藏品定位较为模糊,基本上可根据收藏类型大致分为四种,即综合型(涉及各种美术门类但不完整)、专科型(侧重于某一画种等)、纪念型(专为纪念某一美术大家)和展览型(仅为展示空间,无藏品)。总的来说,国内大多数美术馆对于自身的学术定位仍处于摸索和完善中,严格意义上,美术馆的基本定位理应立足于美术史中某个时期、某个流派或某个专题等,为公众呈现该时期美术史或某题材、风格的视觉艺术与研究成果,即美术博物馆是美术史知识生产的空间。

如何理解美术馆“知识生产”?首先必须以美术馆馆藏为基础,明确美术馆发展的学术方向和定位,依照自身学术标准和确立策展立场,并通过系列性的展览与持续性的学术关照,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影响社会,使美术馆的真正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借以当下美术馆的现实发展状况,全方位实现美术馆的知识生产信条,是美术馆从业者的追求和责任,而美术史序列的构建则是实现美术馆知识生产功能的重要环节。

很多欧美的美术博物馆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等,往往以一种美术史脉络为公众呈现,且有意识地开展并展示对美术馆职能及美术史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反过来建构美术馆自身的美术史,即形成美术馆“美术史知识生产”的方式。而国内的美术馆仍有待发展。

如今,作为为公众教育和服务的文化空间,以最直观的方式保存着原有的知识,以图案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构建着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对于存在于现在的过去的美术作品,美术馆理应通过展览等形式以专业的叙述、严肃的标准为观众呈现严谨深入的美术史知识,把知识生产作为发展的职责,从而建立起自身的声誉和价值。

三、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品牌竞争力的建构

“艺术博物馆在全球化刚出现的时候尚是一面巨大的模糊镜,未来的存续和外延的变化,都仍是未可预知的。”即使在无可预知的情况下,正在发展中的美术博物馆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美术博物馆竞争力是特指美术馆各方面的竞争实力,既可以是表层的产品与服务的比较,也可以是美术馆核心的价值观、藏品资源及其开发能力的比较。

美术馆的竞争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而言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方面。内部因素包括美术馆的资源(藏品资源、建筑资源、数字资源等)、能力(为公众服务及美术馆营销的能力等)和理念(建馆理念、发展理念等)。外部因素则涉及美术馆到周边环境、人群偏好、外部需求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美术馆的竞争力评价因素。美术博物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缓慢发展、快速增长、走向繁荣四个发展阶段,而其竞争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倾向。进入“后美术馆时代”,中国的美术馆事业在服务理念上逐渐由“以藏品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美术馆的职能服务及研究亦如火如荼,笔者认为,美术馆作为公众服务机构,完善其“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的重要基础是建设作为美术史知识生产与制度性保障的美术馆。

文化观念和文化选择对美术馆发展如北斗之尊,“只有确立一种文化选择和文化观念,才能支撑各种具体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美术馆的长期稳健发展”。美术馆作为竞争主体,其对象是藏品、展览、服务等,而最终由观众参与度来体现。而美术博物馆的展览、研究、公共教育等大多以藏品为核心基础,故如何利用美术博物馆的藏品开展系列活动成为其竞争力点本质表现,而美术馆如何利用自身藏品及收藏方向构建属于本馆的美术史序列、确立本馆的文化选择和文化观念是构建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立足点。

归根究底,美术馆的文化选择和文化观念即明确馆内收藏方向和藏品选择,明确自身的建馆宗旨,在重视各部门职能发展的同时,考虑到美术馆不同方面的竞争力因素,从不同的方面提升美术馆的品牌竞争力。就美术史“知识生产”角度,美术馆的展览要注重学术型呈现,一方面是对典藏作品的完整阐释,另一方面有利于将美术馆与美术史研究相联系,有利于公众对该时段美术史作品的序列理解,更有利于美术史学者对作品的完整认识,从展览层面为观众呈现美术馆的美术史知识生产功能。

此外,美术馆对于不同藏品的学术研究也要注意时间上的学术串联,而不仅仅从图像分析学和风格分析角度阐释美术作品,在自身收藏方向和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美术史序列,从而明确美术馆自身的学术定位和发展发现,构建美术馆的学术个性特色,以此出发的美术馆展览、学术研究、公共教育等具有本馆特色,进一步提高美术馆自身的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汉斯·贝尔廷,周飞强,白燕清.全球时代的当代艺术与博物馆[J].美术馆,2008(1):2-16.

[2]陈湘波.美术馆在知识生产和知识互动方面的作用与责任——以关山月美术馆为例[J].美术观察,2015(5):13-15.

[3]王春辰.美术、美术馆与大学美术馆——“美术馆发展策略国际研讨会”综述[J].世界美术,2009(1):2-7.

[4]巫鸿.美术史与美术馆[J].读书,2007(03):58-66.

猜你喜欢
美术史美术馆
美术馆里的少年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史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方法
郭诗奇作品
激变中的美术史研究与教学改革
失窃的美术馆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画学学科设立与技法成熟关系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