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阈下对原著的重新阐释

2019-10-12 16:32巩梦晗
艺术大观 2019年27期
关键词:形象性艺术创作主体性

摘要:无论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势必会融入创作者的当代视角,本文将从艺术的三个本质为出发点探究2012乔·怀特版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去背景化的叙事文本结构和视听元素,分析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思路,再对其电影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深入的探究,从各个艺术层面体悟导演用当下视角对电影的重新解读。

关键词:形象性;主体性;艺术创作

一、从艺术的形象性分析其文本与视听要素

艺术具有形象性,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定内容和主题的表现势必要通过其外在形式的外壳诉诸观众的感官,才能通过视听化的影像体悟深层的意蕴建构。2012版《安娜·卡列尼娜》电影中就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视听元素来表现其创作者的主观意图。

(一)舞台与现实交错结构

电影采用舞台剧的形式将舞台与现实时空交错,展现人生如戏虚幻飘缈的主题思想。在表现艾雷席撕掉安娜的信撒满天时,转场舞台中飞舞着漫天的飞雪,营造了悲惨凄凉的意境。安娜得知凡斯基离开时,随着舞台上的烟花人们仰望天空,看着满天的烟花绽放,这种诗意化的表现手法,表现其主人公内心的澎湃与躁动。最后结局艾雷席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安娜的女儿在花簇中和谐的场面,导演用一个拉镜头将这个画面拉出来,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舞台剧的样式,让观众沉浸在舞台中,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戏剧。

(二)光与色交织的隐喻表达

在表现楼阁中安娜和凡斯基对视的场面时,导演用俯视的拍摄角度,营造出安娜俯瞰凡斯基的偷窥视角,并且用阴影的光线遮住安娜一半的脸,这样的场面调度以及光线的安排,展现出安娜最初心动却又不敢表露,想要隐藏在心里的隐喻表达。而表现凯蒂在莱文的哥哥临死前悉心照料时,采用的逆光的光效与偏黄的色调,展现了导演对凯蒂人性的赞美以及阶级的差异。社交舞会上安娜受到流言蜚语的指责,其中有一幕是一束聚光灯的光线打在了她的脸上,用光线叙事,表现她的罪行暴露在众人的面前,而回到家中,整个的灯光变暗,成暗蓝色色调,此时导演用光线也表现人物的心情,展现了安娜沉浸在悲伤的情绪无法自拔。

二、从艺术的主体性分析艺术创作

艺术的本质特征其中一点就是其艺术具有主体性,无论哪种艺术形式,势必会饱含出作主体也就是艺术家的主体意识的认识的不同,更会根据一定的民族和时代背景做出判断和选择:

(一)文学作品的初探

《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发生在百年前,因为其社会背景的影響,创作者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是具有时代性的,这与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有着很大的关联,他从最初的不守妇道的人物原型出发,用极具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了这个富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做出了一定的自我判断和认知的改变。创作者在有意识的创造一个丰满复杂化的人物形象,而作者对安娜的态度也是双重性的,既有谴责也抱有同情,他将安娜的压抑以及对凡斯基的纠结和矛盾的心理的塑造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观众会对这个敢于冲破世俗,抗争虚假的上流社会的形象给予理解和共鸣。

(二)去背景化剧本的重构

创作者意识到,只有融入当代人的情感认知,符合现代情感文明的共识,才能获取创造出一个表现创作者自我意识的世界,观众才能在其中与创造者感同身受。因此,创作者在对原著的解读上根据自己的见解对剧作进行了删减和再创作,在二度创作中,创作者用舞台剧的形式对安娜的情感抉择持以批判的态度,这与莱文和凯蒂真实生活化场景的设置相对比,表现安娜爱情的不切实际。而在对卡列宁的刻画上也是一改小说虚伪冷酷的形象,创作者也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塑造了一个隐忍理性的圣人形象。

三、从艺术的审美性分析其电影的社会功能

艺术具有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要求艺术作品以美的方式表现,化善为美,化真为美,符合传统对艺术的认知规律。2012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就具备这样一种审美性,融入了当下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通过其意识形态的传达,用现代电影的表现方式发挥其审美认知作用,对观众的精神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启迪。

审美认知作用:艺术作品对社会、历史、人生具有一定审美认识功能。在2012年版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导演对于莱文场景的塑造,就刻画了19世纪末俄国现世的情境,加上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衬托,将底层人民的劳作的场面,以及彷徨困惑的思想和情绪表现的真实生动,使我们对整个影片发生的历史社会背景有一定的认知。在影片中莱文多次凝视镜头,我们透过眼神可以看出他精神层面的拘束、迷茫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

四、结论

将名著改编成电影是创作者艺术再创作的过程,不仅融入自身对作品的个人思想意识的表达,更体现一定的社会时代气息,从而实现现代观念与历史原著的碰撞。而2012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是改编这部小说最具创新的版本,它所呈现的改编方式和创作风格,以及对情节人物的重构实现了当下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月.“安娜·卡列尼娜”形象的银幕化[J].艺海,2019(07):97-99.

作者简介:巩梦晗,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形象性艺术创作主体性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小学一年级看图说话的形象性写作策略指导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