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

2019-10-14 09:10张华伟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考核

张华伟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523808)

0 引言

高职汽车营销专业课程的改革既要符合高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要符合合作企业需求。笔者以韶关市通九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为基础,探索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及教学内容改革,为我院汽车专业群的持续发展做出有意义的工作。

1 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础

本校的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是通过与韶关通九州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建立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优化体系。课程体系建立之初,由教师、企业汽车营销专家组成项目团队,对汽车营销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点进行分析归纳。之后依据能力点要求确定教学任务,依据真实任务融入教学内容,依据工作场境改革教学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参照实际工作评价制定教学考核标准,着重展现课程的实践和职业性要求。具体工作如下。

(1)据汽车营销人员典型职业岗位为依据,进行任务分析和整合,确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根据技能关键能力点设计教学内容。

(2)依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为出发点,探讨设计教学内容,确定课标,合作开发校企教材,监控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

(3)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师资队伍,不断优化课程。

2 优化汽车营销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2.1 确定汽车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通过对企业调研、岗位群研究来确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汽车营销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有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保险专员、电话营销专员和市场专员等5个工作岗位。为培养适应企业的高技能应用综合型人才,制定的教学计划就要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学院主动从合作企业邀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理论的专家人员,从职业岗位现场技能要求及岗位能力要求用人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多方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通过深入实际真实岗位展开调研。

同时,还确定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广东省汽车营销行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水平,能在汽车销售领域内从事汽车营销、保险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2.2 以真实职业岗位群确定教学内容

项目进行以汽车营销岗位工作过程需求能力为核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深入分析工作任务,归纳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汽车营销类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主要有汽车销售、汽车服务顾问、保险与理赔、电话营销和市场拓展等,以此确定的教学内容有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推销技巧和汽车4S店经营等主要教学项目。学院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性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依据教学可行性,优化整合课程和开发,确定全新的基于职业能力的教学内容[1]。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2.3 改革教学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方面,学院在根据真实工作环境设计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改变传统灌输式模式,以项目单元教学,对汽车零部件原理与结构采取现场教学和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图1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开发流程图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讲述要完成目标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体验工作任务。在教师简单演示后,指导学生尽可能的完成任务。

(3)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找到要学习的知识点。

(4)掌握理论技能知识点。培养学生有目的阅读教材或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获得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总结并改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掌握了相关知识后,是否能够进一步优化工作任务完成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发现,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中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真实的职业场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4 优化课程考核模式

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制定高职汽车营销专业教学考核标准,在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自评、互评和教师现场点评等过程中考核。考核以任务完成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情况等作为课程考核依据,将实践环节考核、技能考核相结合,突出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项目考核测试,这样可以考核学生对真实岗位的独立处理能力、技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将技能考核与企业要求的上岗考核相结合,完成入职前准备[2]。

3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课程改革意义

3.1 校企共赢

现实中的汽车服务企业存在着技术工人短缺的困难,而与此同时,普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又面临着就业难窘境。要改变这一现状,只能基于校企合作基础,引入就业导向的教学机制和模式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校企合作最重要的优点是可以利用院校和企业各方的资源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检验学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技能同时快速提升,更快进入学生的职业生涯[3]。

建设依托企业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也是推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与韶关市通九州控股有限公司、深圳通利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实力强大的企业建立了校外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3.2 加快双师素质培养

校企合作对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同时,学院以“校企共建”为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探讨双师队伍建设新模式。这一过程中,合作双方共同制定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学院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轮岗学习。企业相关核心岗位的行业专家在经过基本教学功底的培训后,可以指导学生实训,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双岗交替”锻炼过程,学校专任教师增加了专业技能,熟悉了行业人才需求,了解汽车专业最新动态,成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专家,做得到“上得讲堂,下得企业”。

4 结束语

依据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体系应用于我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过程,尝试开设“校企合作班”,毕业生能够快速转正为通九州公司正式员工,得到合作企业认可。而通过与韶关通九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合作,共同参与探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改革课程结构,提高了培养人才质量和办学水平,服务粤北地区经济,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考核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