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2019-10-14 07:13潘海生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帕酮复律室上性

潘海生

537000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广西玉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急诊处理中,大多选择对患者实施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及改善患者心率水平等措施[1]。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药物类型[2-3],此次研究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实施分组,分别实施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并对相应的效果进行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男33例,女27 例;年龄21~72 岁,平均(45.37±2.37)岁;随机数表法分为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胺碘酮组:将160 mg胺碘酮添加到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观察患者用药时的心率情况。如果用药后心率水平无改善,则实施第2 次药物静脉滴注治疗,但总用药量应控制在480 mg 以内[4]。②普罗帕酮组:将35 mg普罗帕酮添加到30 mL 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推注,在10 min 完成。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若治疗无效,将70 mg 普罗帕酮添加到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速度控制在30滴/min[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复律情况,记录复律成功例数与复律时间[6],计算相应复律成功率与平均复律时间。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7.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复律成功率与复律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复律成功率与复律时间比较(±s)

组别n临床复律成功率[n(%)]平均复律时间(min)胺碘酮组3028(93.33)18.45±0.16普罗帕酮组3024(80.00)26.33±0.12 P<0.05<0.05

结 果

两组临床复律成功率与复律时间比较:胺碘酮组临床复律成功率高于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短于普罗帕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目前,临床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患者大多选择药物治疗,以达到有效复律的效果,具体治疗中,可选用不同药物[7-8]。本研究结果提示,与普罗帕酮治疗比较,胺碘酮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普罗帕酮属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后可以对心肌细胞膜产生影响,抑制钠通道,进而达到降低心房、房室结等传导速度的目的,最终有效改善病情[9-10]。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兼具了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功效;同时,药物还能够在进入体内后,对心脏纤维动作电位Ⅲ相时程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延长相应时程,进而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效果,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复律效果[11]。

总之,与普罗帕酮比较,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帕酮复律室上性
心房颤动抗凝与复律时机的抉择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的临床分析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
盐酸普罗帕酮的核磁共振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