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空间分布研究★

2019-10-14 02:54李小玲
山西建筑 2019年17期
关键词:旅游区县区空间结构

陈 征 李小玲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1 研究背景

我国早在“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湖南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顺势提出建设旅游强省战略,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大力实施乡村旅游“3521”创建工程。近年来湖南乡村旅游发展态势方兴未艾,然而产业升级和规划建设过程中,部分旅游点的景观同质化、过度商业化问题比较突出,乡村旅游如何成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哪些地方真正适合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湖南省为促进“十二五”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从2010年起在全省实施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即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乡)、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0 000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旅游家庭旅馆,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湖南省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

乡村旅游和旅游空间结构一直都是旅游及相关学科关注的焦点。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核心城市群、国家两型产业建设示范区,开展乡村旅游区(点)示范建设并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独特优势。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是乡村旅游地的重要组成和典型代表,可发挥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的样板作用。研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旅游空间结构特征,有助于挖掘乡村旅游地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以及演化规律,为长株潭乡村旅游区(点)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当前学术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景区等类型方面;目前对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从研究尺度看主要为全国和个别大城市,对于城市群尺度的乡村旅游区(点)的相关研究较少[1-3]。本文以长株潭地区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为例,选取三星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区(点)研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乃至全省乡村旅游区(点)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是指根据DB/T 483—2009乡村旅游服务经营基本条件以及DB/T 484—2009乡村旅游服务星级评定准则等湖南省地方标准,经市、县(区)乡村旅游区(点)等级评定机构审核为达到一定标准并提供乡村旅游休闲服务的经营场所。在研究范围长株潭城市群内遴选出145个三级以上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作为研究样本,它们在管理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上代表了湖南省乡村旅游行业的较高水平。

研究所涉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属性数据。长株潭城市群的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名单可从湖南省旅游局公布的网站上获得,并且这些旅游区(点)的业态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2)空间数据。乡村旅游区(点)经纬度坐标等空间信息,可通过Google Earth来查询。电子地图的矢量数据可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获取。

2.2 研究方法

运用ArcMap软件输入获得的经纬度空间信息数据,将长株潭地区共145处乡村旅游区(点)以点要素形式,标注在已配准坐标的长株潭城市群地图上。利用Density等工具,对各星级乡村旅游区(点)进行密度分析。运用地理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用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测度其空间分布类型;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对其在长株潭分布的均衡性进行测度[4]。

3 长株潭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空间分布特征

3.1 空间分布类型

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判别长株潭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空间分布是随机型、均匀分布还是凝聚分布。当旅游区(点)的区域分布为随机型时,理论上最邻近距离的公式为:

n——点数,取值145;

A——区域面积;

D——密度。

从宏观上看,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可抽象为离散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内的点状要素。145处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理想随机分布的最邻近距离为13.90 km,而各样本旅游区(点)与最邻近的样本旅游区(点)间的最邻近距离平均值为6.95 km。最邻近点指数R=6.95/13.90=0.5<1,即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分布属于凝聚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集聚态势。

3.2 空间分布均衡性

3.2.1乡村旅游区(点)分布集中程度

地理集中指数常用于反映研究对象在各地理单元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其公式为:

式中:G——乡村旅游区(点)的地理集中指数;

xi——第i个县区的旅游区(点)数;

T——乡村旅游区(点)总数;

n——县区总数。

G在0~100之间取值,值越大则表明乡村旅游区(点)分布越集中。乡村旅游区(点)总数T=145,县区总数n= 22,通过计算,得到乡村旅游区(点)的地理集中指数G=33.81。假如145处乡村旅游区(点)呈平均分布,即每个县区的数量为145/22≈6.59处,则地理集中指数G=21.32。由此表明从县区的尺度来看,乡村旅游区(点)的分布较为集中。

3.2.2乡村旅游区(点)分布均衡程度

本文用基尼系数度量乡村旅游区(点)在城市群各县区的分布均衡状况,公式为:

式中:yi——第i个县区的乡村旅游区(点)占总数的比重;

yj——第j个县区的乡村旅游区(点)占总数的比重;

n——区域数量;

u——各区域乡村旅游区(点)数占全国总数的比重的均值(即u=1/n)。

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计算得出基尼系数是0.77,分布均匀度为0.23。这表明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在长株潭22个县区的分布比较集中,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较大,开福区、浏阳市、宁乡县、望城区、长沙县五个县区就集中了全市56.4%的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3.3 空间分布密度

利用ArcGIS的Density工具,对145处乡村旅游区(点)进行密度分析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分布整体上呈现组团状凝聚分布的格局,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主要为长沙市三环线以内区域,包括开福区、长沙县、望城区城区部分,大体以湘江为对称轴分布。次一级密度区在位于浏阳市和宁乡县以及株洲和湘潭城区边缘。究其原因,这些地区大都位于长株潭城市群城区边缘地区,交通条件优越并有强大客源市场与资本作为支撑;同时由于远离闹市区的繁华,处于半开发与待开发的状态,并拥有一些可开发、吸引人的乡村旅游资源。因此,强大旅游市场需求和丰富旅游资源驱动了大批乡村旅游区(点)的诞生。

4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最邻近点指数R≈0.5<1;

2)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在县区尺度的分布较集中,145个旅游区(点)的地理集中指数为33.81,基尼系数为0.77;

3)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空间分布呈现组团状凝聚分布的格局,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为长沙市三环线以内区域。

猜你喜欢
旅游区县区空间结构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宽严相济管好市场——做好新时期县区市场监管工作的思考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