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建筑遗产区域标识系统设计

2019-10-14 02:45杨瑷鸿吴晨晖刘彦辰
山西建筑 2019年17期
关键词:满铁奉天人行道

杨瑷鸿 李 维 吴晨晖 刘彦辰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以奉天驿为中心,多条主干道放射状辐射的整片区域内陆续建造了很多有时代特色的建筑。随着历史的发展,建筑基本形态保存较好,但具有孤立性,零散分布在各处。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建筑遗产区域标识系统旨在对区域内建筑遗产进行研究,针对标识系统中“历史时期”这一层级进行设计,形成多条标识路线,使区域内的建筑遗产能够更好地呈现与展示,并且使参观者直观清晰地了解建筑感受历史。

1 标识设计背景

满铁附属地是指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以满铁的名义在南满、安奉铁路沿线及城市建立的类似于租界且具有殖民地性质的特殊区域。作为其中一部分,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历史建筑对研究20世纪前半期东北地区建筑及经济、人文等历史信息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其较为透彻、全面的普查,以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对选取的20余所具有历史意义的老建筑进行调研,了解其历史背景和现存状况。

2 标识设计方向

标识是标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标识设计是对标识系统空间模型的深化。通过对同一历史时期中各个建筑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等进行研究,寻找共性,确定合适的标识样式,突出建筑历史背景及特点,唤起参观者的历史共鸣,对保护满铁附属地历史起到重要作用。

该区域内现存标识不能实现大范围、多方面的标识效果,因而这就在客观上提出连续性与独特性的标识设计要求。

3 标识路线及方式

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标识系统是以建筑历史时期、建筑类型与标识方式为基础建立起的三维空间模型。本文针对建筑历史时期这一层级进行研究设计,根据历史大事件将选取的26个建筑分为三个时期:日本租界时期、东北独立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3.1 日本租界时期

标识路线主要以建筑建造时间作为基本要素,结合保存状况及交通分析,具体为:满铁奉天地方事务所—奉天驿—悦来客栈—奉天邮便局—日本特派员办事处—中山广场—朝鲜银行奉天支行—赤十字社旧址—南满医学堂—千代田公园给水塔—日本南满铁路奉天图书馆,如图1所示。

该时期建筑或延续或改变原有使用功能,还有仅作为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利用虚拟与模拟标识展现当时建筑形态功能及当时的生活状态。

奉天驿东广场中轴线地面上设置电子显示屏,展示其建造背景及由茅古甸到日本辰野式建筑再到半圆形穹顶的演变过程;满铁奉天地方事务所面向火车站的沿街立面采用虚拟数字成像技术,讲述其作为日本情报机关的特殊意义;奉天邮便局面向中山路一侧的地面采用虚拟数字成像技术,展现当时信息传递情景;日本南满铁路奉天图书馆入口处院墙设置电子显示屏,展示建筑形态演变及位置变动;朝鲜银行奉天支行主入口地面设置虚拟数字成像技术,展述日本租界时期建立的所有银行的概况;悦来客栈面向火车站的沿街地面采用虚拟数字成像技术,展现建筑的重建及形体演变;千代田公园给水塔塔身下部采用虚拟数字成像技术,介绍当时的给水系统及选址的意义,还原当时三个给水塔共同工作的场景。

3.2 东北独立时期

标识路线具体为:秋林公司营业楼—辽宁宾馆—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行—伪奉天警察署—东洋拓殖银行奉天支行—陈云旧居—千代田小学校—千代田公园—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如图2所示。

这一时期多为沿街建筑,保存较好,考虑到人行道较窄,因此采用地面标识。利用与建筑立面相同或相似的材质进行铺装,使地面标识与建筑立面相呼应。

陈云旧居入口地面用屋顶灰瓦材料铺设,展现建筑独有的艺术特征;中山公园的人行道用旧时公园的铺装铺设,表现浓厚的历史气息;千代田小学校院墙外的人行道铺设朱红色砖与灰色石块;大和宾馆沿街一周的人行道铺设白色地面砖和绿色砖石;伪奉天警察署面向中山广场的人行道铺设土黄色地面砖及灰色石块;秋林公司营业楼主入口处的人行道铺设红色与白色地面砖;东洋拓殖银行奉天支店面向中山广场的人行道铺设土黄色与米白色地面砖;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主入口的人行道铺设杏黄色地面砖;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行面向中山广场的设人行道铺设土黄色地面砖及灰色石块。

3.3 抗日战争时期

标识路线具体为:和平广场—中山中学—志诚银行—平安座旧址—奉天满铁铁道总局—三井洋行,如图3所示。

这一时期建筑风格较简洁,因此采用体现满铁附属地特点的标识牌进行标识。平安座旧址转角处设置标识牌,介绍建筑历史背景及建筑风格;和平广场中央纪念碑下设置标识牌,介绍其发展史;其他建筑在主入口侧设置标识牌,志诚银行——绘制建筑立面图展现建筑屋檐的变化;中山中学旧址——绘制建筑平面展现旧址与现状的对比;奉天满铁铁道总局——绘制建筑立面图展现建筑屋檐的变化及扩建后规模的变化;三井洋行——面向中山广场介绍建筑历史背景及建筑风格。

4 具体实施建议范例设计

本节仅以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标识路线的示范进行重点研究及设计,如图4所示,旨在设计一种满铁附属地独有的标识,解决标识形式单一缺乏独特性等问题,增添实用性,既引起大家对历史的回顾,又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标识设计灵感来源铁轨,满铁附属地的历史因铁路而形成,提取铁轨这一元素进行分割、扭曲、重组、整合,不仅造型上具有满铁附属地的地域特色,而且功能上符合建筑标识的要求,又提供休憩的可能。标识的设立使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的历史建筑形成联系,同时为其他铁路附属地建筑遗产的标识设计拓宽思路。

5 结语

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建筑遗产标识系统涉及规划、建筑、历史及行为等多学科综合的课题,试图探讨的是关于标识路线、标识样式及标识设计的问题。通过对标识系统构架的逐步完善,建筑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更广泛地为大家所熟知,并赋予建筑遗产新的生命。针对复杂的现状,建立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建筑遗产标识系统可以将建筑遗产按照不同时期分层进行标识,同时期遗产具有共性,同一标识路线采用同一种标识样式,在参观过程中引起共鸣。通过多样的有特色的标识样式对建筑遗产历史信息进行介绍,进一步起到诠释遗产信息的作用。

猜你喜欢
满铁奉天人行道
跟踪导练(一)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影像志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奉天设计师沙龙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世界最宽人行道:40米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奉天讨罪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