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体会

2019-10-14 21:30何丽华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何丽华

摘 要:关于作业的批改在不同领域都是检验受教育者接受新知识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数学课堂教学后,学生的作业反馈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万事开头难”,若学生课后作业的这一关把握恰当,那就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数学作业批改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少年来就一直是老师上课传授,下课就埋头批改作业,学生呢就是上课认真听课,课后做好作业并按时交上作业就行,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也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既能检验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又能使我们对学生驾御新旧知识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本人就这些年在小,中两段的教育教学个人认为我对当下的“数学作业批改方法”有话要说:

一、话说现状

(一)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的作业让师生双方互获的信息很失真,本来学生独立做作业,老师批改作业就是最能反应教学是否相长的,可是我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做的很好,但一考试成绩却很差,甚至是原题目再现也无法求解,一去调查就是在抄袭作业,因为学生是走读,白天要学习新课,所以作业多半是下午放学后才做,往往在这些时间又缺乏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从而作业的相互真实性就更难保证了,本身数学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在引导学生“学做真人”,我们“以人为本”的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 “写真我,做真人”, 去千锤百炼我们的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化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使他们个体中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这既是教学个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做人的起码要求,可是我们老师“手无寸铁”无法杜绝学生作业的“失真”。

(二)教师花费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中,小学的数学作业只是或多或少,但几乎天天有,于是学生得天天做,教师天天改,譬如我教两个班,每班50人,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再加上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不亦乐呼,上级领导还得定期查作业的次数,显然老师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就难以保证,再谈教学改革那也是望洋兴叹了!

(三)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本身素质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可是素质教育喊着对学生减负的口号却对老师的别样考核又减不了学生的负!于是学生课余作业的“繁重“老师课下对作业的‘‘全批全改”就演变成了学生头上的“  紧箍咒”,逼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却不管对与错,从而学生的主动思考以及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就受到了压制。

(四)当下的很多老师既当班主任又要承担两个班一百多个学生的术科教学,还要应对上级教育部门五花八门的各项检查,通常把工作从学校延伸到了八小时外,由于自己时间紧批改作业时也常是用√或×等简单的符号,不能一一阐述在作业本上,学生也就只知道哪个题错了,可错在哪里却百思不解。

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和参与批改作业的空间,让学生冲破思想的牢笼,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敢于“越位”,勇于面对现有的作业规范进行反叛,我认为作业的“全批全改” 既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空间,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二、话说批改作业的几点新尝试

当然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老师再有充足的时间批改作业确实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也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所以我尝试过如下的批改方法:

(一)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又带有思维性的作业当堂完成,并用集体“会诊”的形式,当堂集中统一批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又能对他们有刺激。

比如在教学加法简便算法时:计算1+2+3+4+5+6……100(把1到100所有的自然数相加)的结果时,让大家开动脑筋仔细观察,归纳得出了简便规律,集体讨论后发现:

1+100=101  2+99=101  3+98=101  4+97=101

5+96=101    6+95=101  7+94=101  8+93=101

9+92=101… …50+51=101

在1到100的所有自然數求和中共有50个101,于是就用50×101=5050,

(二)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情况向我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三)抽查和面批,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 明显问题要复批和面批。

(四)由课代表和群众组成的信息小组完成:

(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

(2)收集作业中方法新颖巧秒,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譬如下面的两题就是学生晒出来的:

1.计算:

生甲:

(据根式乘法的性质)

生乙:

(先简化,再计算:用两个性质,据: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

让学生讨论选何种方法,哪个更简便?(生乙)

2.计算

生甲: (据:除法性质)

生乙:

生丙:

讨论上述三方法:生甲简便,生乙带有技巧性。

(3)每一单元结束后,指导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在全班交流,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这几点尝试,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也能使我们老师变演员为导演。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爱数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