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胎家庭“大孩”的教育问题

2019-10-14 21:30姜自芳刘兰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

姜自芳 刘兰

摘 要:随着我国二孩政策逐步开放,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又增添了新的子女。由于受到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家中大孩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教育策略更改,以确保家中大孩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二胎家庭;大孩;教育问题

自2016年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计划或已生二胎,"大孩"这一特殊群体也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在新家庭中,不少"大孩"无法理解和接受父母生育二胎,导致矛盾的增多,更有甚者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思想和做法伤害自己和危害社会。本文就二胎家庭中“大孩”的教育问题,提出一些具体措施,期望能够改善这种现象,促进“大孩”的健康成长。

一、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心理方面:剧烈的情绪起伏变化。据调查研究,“大孩”出现的情绪变化呈现出心情抑郁、易焦虑狂躁、臆想症等特征。由于家庭成员的增多,大孩由原来的独生子女转变为姐姐或哥哥的角色,会使其出现烦躁、暴怒等情绪变化,同时还容易出现哭泣、暴力等失控行为。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小的大孩,由于父母的疏忽照顾,其人际交往能力受到影响,情绪波动较大,还会出现一定的语言沟通障碍等问题。

(二)行为方面:个性出现转变、行为表现古怪。在现实生活中,原本一些抗拒父母生二胎的大孩性格是乐观活泼的,但是在妈妈生有二胎后就会出现多疑、暴躁、孤僻等较大的性格转变。从心理学科角度分析,这部分孩子更容易患上抑郁等心理疾病,个性也会出现转变。

还有一些大孩自出现身份的转变后,由于感觉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减少,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就会出现在家中争宠等现象,更有甚者会做出一定的病态行为。还有部分性格过于极端的大孩则会将内心的不满归结到自己的弟弟妹妹身上,就会表现出一系列暴力行为,如:损坏家中用品、暴力对待弟妹等。

二、影响大孩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养育方式不合理。家庭养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养育方式的不合理也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等这几种方式是我国家庭养育中比较常见的。专制型养育的孩子会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对于父母亲人十分疏远,而采取溺爱型养育的孩子则一般比较自私,对于父母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二)原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孩在父母没有生育二胎之前,一般都会经过一段独生子女时间。往往许多独生子女都存在缺乏责任感担当意识、缺乏团队集体意识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家庭容易将生活的全部重心放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言听计从过于溺爱,使得孩子独立性较差,难以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更是有的二胎家庭在家庭结构出现变化后,由于原生活方式被改变,使得大孩自从有了弟弟妹妹后,他们会面临“被区别对待、被父母忽视、被陪伴的时间减少、对弟弟妹妹产生嫉妒”的现状,以致他们无法接受这一系列变化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三、大孩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特制定以下解决对策:

(1)家校共育,共促大孩的健康成长。家庭是孩子的诞生地,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他们人生教育开始的地方。在二胎家庭中,大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疑惑都由父母帮助解答。父母的言行举止和他们的教育方式都对大孩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家庭教育将是影响他们的一生的教育。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将会帮助大孩更好的适应二胎家庭生活。针对二胎家庭的的家庭教育,一般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即:父母要主动和孩子沟通,打开心结;父母端正态度,不要随便和其他孩子比较;给与大孩更多的爱和关注。父母对孩子采取民主教育,关心但不过度溺爱,同时为孩子保留足够的私人空间,公平对待孩子,使得大孩可以从内心上真正的原意接纳家庭新成员,融入新的家庭生活。

但长期以来,真正做到“民主教育”的家庭少之又少,这就要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首先,学校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家庭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父母较为关注的教育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传达父母养育与“大孩”成长的相关讯息。让他们及时感知“大孩”的成长疑惑。学校既要在思想层面上帮助家长提高加强家庭规范养育的重视程度,更要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家长了解“大孩”的发展尤其是针对大孩养育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有所不同,学校可以通过专业教师开设专题讲座,给家长讲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咨询。教师可以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模式,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同时,父母也要多和学校沟通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另外,学校还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并从多方面完善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学校应成立心理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多级管理的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大家交流心理辅导经验、研讨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形成家校一致的教育思想理念。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为”大孩”推送健康教育信息;关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提前识别不良信号并及时给予干预等。

(2) 发挥政府及社会的作用,提供多方位支持。“全面二孩”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是关乎家庭内部的小事,更是关乎国家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大事。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为二胎家庭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首先,社会应多关注“大孩”的健康发展,各高校、心理健康机构及社会专业机构从业人员应注重理论探索研究从而形成可行性实践方案。还应加大重视在全面二孩政策下,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胎次儿童特别是”大孩”的学术研究。其次,构建家庭教育支撑服务体系,开设专门服务平台,为父母养育提供专业帮助和辅导。再次,整合医疗机构现有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进而全力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大多学校和社区已开设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创建心理咨询服务网站。最后,还需增强公共设施基础建设。优美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重视网络等新媒体舆论引导。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媒體有责任和义务要对“重男轻女”“疼爱二孩”等愚昧思想进行抨击,各类媒体应当齐心协力共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和谐欢乐的社会环境氛围。首先,媒体要多宣传报道二胎家庭的幸福生活。比如在新闻报道、动画片、儿童成长读物中以不同形式多方面展现家中有两个孩子的好处,营造二孩时代融洽的社会氛围。其次,还可借助当下收视率极高的网络综艺和电视综艺节目,开设二胎育儿综艺类节目,如《超级育儿师》、《拜托了妈妈》、《加油宝宝》等节目。此类节目的开设既能够展现二胎家庭良好的亲子关系,又能为二胎父母提供育儿经验,更能让大孩从中体会父母的辛苦付出和学习与二孩的相处之道。

综上所述,从我国的目前现状进行分析,生育二胎是一项利国利民政策。但是二胎家庭应该对家庭结构和大孩产生的变化理性对待,及时关注家中大孩的情绪变化、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解决教育问题,确保大孩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琦.浅谈二胎时代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

[2] 高蕾.“老二”来了,“老大”怎么办—二胎时代幼儿心理健康的塑造[J].魅力中国,2018(11):236-237

[3] 于琛.二胎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
关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现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与调控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班主任的对策分析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贵族式”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