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海绵城市研究

2019-10-14 21:30卢仕银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基础建设海绵城市方法研究

卢仕银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的不断发展与建设,目前城市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改革。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建设理念从之前的“效益优先”逐渐转变为了今天的“质量优先”。其中,对路面材料的渗透力建设,提升路面的渗透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促进我国“海绵城市”理念发展和应用的基本保障。对此,研究将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求对该问题做出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基础建设;方法研究

海绵城市,主要指的是在现有的城市建设环境中,对城市道路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相应的优化,以此区别传统模式下城市道路“快排”的方法,进而利用“渗透”的原理对生态环境进行稳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在这一环境中,需要重点关注雨水的生态系统效益,并且要以雨水为主进行渗透方法的研究与开发。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城市环境的优化与改善,充沛城市地下水的应用资源;促进城市进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实现城市安全用水、卫生标准的等级提升和发展。

一、做好绿化带的优化

在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海绵城市的理念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对于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完善与优化带来了全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内部绿化便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且实现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开发与制定。因此,做好城市内部的绿化工作,是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高效工作,实现海绵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对城市绿化工作进行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的地势和格局分布对其进行雨水的流动路径研究和确定。只有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才能有效的分析得出城市雨水的渗透和规律模式,且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海绵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深度,促进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效果与质量。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需要秉承着低影响开发的方法设计整个系统,以此确保竖向设计的可行性。在这一设计方法的应用中,可以有效提升路面积水的流动速度,且可以实现路面积水的顺利排放。而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中,雨水的排放不会直接流入到地下管道中,而是会渗透在地下土层中,进而对城市绿化植被进行滋养。以此提升城市绿化的存活率,降低城市空气的PM2.5值,实现对城市空气净化系统的全面构建与发展,避免城市发生内涝现象。

二、提高路面渗透性能

在当前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基于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建设工作的开展更加偏向于提升路面本身的渗透性能。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路面排水的质量,降低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能强化对城市绿化植被的水分滋养和补充。在是当前我国市政部门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促进海绵城市发展效果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对建设材料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应用。在选择渗透性较好、且韧性和强度较高的材料时,可以重点关注透水沥青的应用,以及关注透水混凝土的应用。通过这两种材料的选取,能够有效促进路政施工的效率,提升路面渗透的能力。首先,需要对机动车行驶道路进行稳固性的提升,并且要确保在车辆能够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对道路进行渗透能力的提升。其次,需要对人行道路进行设计,在此可以选用透水铺装对其进行施工,这样不仅可以强化与周边绿化植被的竖向关系,还能确保雨水的排放路径能够达到绿化植被区域。

三、全面设计附属设备

在海绵城市发展理念的应用过程中,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除了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关注以外,还需要对相关附属设备的应用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在这一基础上能夠有效提升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效率,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度发展与运行。另外,还能改变当前的建设模式和建设方法,实现对海绵城市的全面创设与发展。

例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的特征,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法与周边的环境进行吻合性的研究,进而实现对平缘石高度的确立,以及对周边地表环境的竖向衔接设计。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中,可以保证雨水直接流入到路边的绿化带中,且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避免资源的浪费。其次,需要对立路缘石进行开口处理,通过打孔、隔断的方法对其进行雨水的汇聚处理。这样,能够确保路肩边沟对雨水汇聚的效果。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中,经研究分析,通过对附属设备的完善与优化,能够将75%的雨水汇聚到绿化带中进行有效的应用。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理念的应用,能够实现当前城市的排水系统设计工作的完善与优化,且可确保自然科学理念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高效应用与落实。另外,在这一发展思路下,结合海绵城市的科学离你那,能为城市的资源储备以及城市排水规划的思路提供全新的参考意见。进而促进当前城市排水系统的完整构建,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曼胤,崔丽娟,郭子良,雷茵茹,李梦洁,王贺年,杨思,魏圆云,肖红叶.“湿地城市”的理念、内涵与展望[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7,13(04):63-66.

[2] 赵满兴,洪肖楠,魏思凡,张学涛,刘铮.海绵城市模式下的生态节能亭设计理念[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4):5-6+13.

猜你喜欢
基础建设海绵城市方法研究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