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

2019-10-14 21:30杨悟晓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防线舞弊审计工作

杨悟晓

风险即不确定性,企业风险又称经营风险,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企业风险的定义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以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公共危机等。企业风险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的体系,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审计与现代风险管理目标一致,密不可分。离开了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体系,无法有效运行。内部审计不以防范化解风险为核心,没有存在的价值。具体情况如下:

一、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密不可分

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经济利益和社会效果。现代内部审计理论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控制,是帮助组织(企业)管理风险、促进有效治理,实现组织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的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二者目标相同。但对于风险管控的层次和方法不同,风险管理是一种方法,是一个系统,内部审计是一种控制。

二、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

现代企业的风险无处不在,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我国很多企业引入了全面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内部控制等。内部控制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COSO内部控制框架被广泛的采用作为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COSO体系认为,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来控制企业运营,确保最终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是真实、准确、完整的。如果存在内部控制的显著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则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效,其财务报告的数据便不可靠。COSO框架中的监控就是通过内部审计和内控自我评估来实施。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提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建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設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

在第一道防线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内部控制,在这道防线中具体操作的是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但评价是由内部审计牵头组织或直接实施的。由内部审计牵头组织,全体部门参加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网格化的全面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和缺陷列表,然对缺陷列表的整改进行持续跟踪,确保缺陷得到有效改进。

除了内控自我评估,内部审计部门自行组织开展内控独立评估和其他各类审计业务,形成报告,跟进缺陷改进。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风险导向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工作和思路,有效提升了审计效率,节约了审计资源

审计署在2018年发出的《关于中央企业采购与招投标风险提示的函》,明确指出,在被审计的36家企业中,有34家企业存在招标采购方面的问题170个,其中违法违规问题77个,其他管理问题28个,违反企业内部制度问题65个,主要包括应招标未招标、向不具备资质的经销商分包,不按评标结果定标,制度不规范不健全、违反企业内部采购制度等。诸如此类,大量著名的财务舞弊案例表明,尽管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且运行良好,当企业的管理层舞弊造假时,会利用其手中的权利,控制内部控制的制订和实施,刻意掩盖其舞弊造假的迹象,管理层舞弊往往都是综合了串通舞弊,依靠内部控制和第一第二道防线,根本无法有效防范这类风险,独立性不强的内部审计机构,也不能在第三道防线中防范和化解这类的风险。

正是由于这种状况,才产生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按照这种审计思维,审计人员从企业的战略风险入手,通过经营环境-战略风险-流程风险-控制风险-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协助管理风险,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提高运作效率,提升审计效果。

四、当前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审计遇到的挑战

当前我国正在产业升级,大规模信息化如火如荼,风险管理及内部审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随着网络开放、控制方式改变、外部对信息系统安全威胁、信息介质变化以及传统审计证据的缺失,给风险管理及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技术方法,包括审计工作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审计工作范围扩展为各种可能导致发生重大错报的领域。同时,由于企业的产品升级转型及大规模数字化,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发生重大变化,比如,网络信息安全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这些情况是目前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面临的主要挑战,迫切需要推进内部审计的转型和风险管理技术、方式方法的提升。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不仅需要财务专家,而且迫切需要懂经营管理、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而目前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队伍中的这些专业人才还非常有限,知识结构单一、力量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已成为制约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影响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实效的一个突出问题。

此外,由于审计及管控对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如果没有信息手段的支撑,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难以实现向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延伸。因此,迫切需要加快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引入IT人才,推进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系统建设,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能力,为推动审计工作转型、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内部审计思想》       王光远等译

[2]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3] 《企业风险管理》       立信国家会计学院主编

[4]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池国华 朱荣

[5] 《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COSO委员会

[6] 《企业内部控制架构设计实操手册》 王海荣

猜你喜欢
防线舞弊审计工作
中国企业反舞弊画像
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企业高层相关性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筑一道抗“毒”防线
高考舞弊
防线上有多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