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比较分析

2019-10-15 02:56何非钱奕勋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胃穿孔胃窦穿孔

何非 钱奕勋

674100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云南丽江

上消化道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需要及早手术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危险因素较多[2]。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得到广泛应用。为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差异,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9年1月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24~74岁,平均(45.2±2.8)岁;穿孔发生部位:胃窦前壁穿孔15例,胃窦后壁穿孔10例,胃幽门管穿孔25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5~75岁,平均(45.3±2.7)岁;穿孔发生部位:胃窦前壁穿孔14例,胃窦后壁穿孔11例,胃幽门管穿孔25例。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于右上腹直肌部位作约12 cm的切口,将穿孔处修补,然后留置引流管,缝合,术后抗感染治疗3~5 d。②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于脐下做1 cm切口,建立气腹,于腹部左右两侧各做1个5 cm的切口作为操作孔[3],首先置入腹腔镜清洗腹腔并探查,观察穿孔部位、大小、边缘情况等[4],若为非癌性穿孔,可实施修补,切除病灶部位,缝合穿孔部位,用生理盐水清洗腹腔,于右侧操作孔置入引流管引流,缝合,术毕,术后抗感染治疗3~5 d。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肠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肠脓肿1例,肠梗阻1例,肠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胃穿孔是消化道溃疡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由溃疡持续性侵蚀胃黏膜导致其与腹腔相通所引发的疾病[5],具有病情危急、进展快的特点。目前,手术是治疗胃穿孔的最直接方式,但是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如何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仍然是临床上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腹腔镜是当前外科手术中最为先进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优点主要表现为:①手术视野十分开阔,可探明患者的腹腔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腹腔内异常情况。②诊断准确率高[6],可有效排除胃穿孔是否为癌变穿孔。③手术切口小,只需利用几个腹壁操作孔就能够完成手术过程,符合微创的要求,可有效减少术后患者的疼痛反应。④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快,出现的并发症比较少,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负担,还为其减轻了经济负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患者的接受度较高。传统的开腹手术虽然也可以修复胃穿孔,但是效果不理想,对患者的损伤较大。需要注意的是,腹腔镜术中应当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的状态,术前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耐受全身麻醉,避免出现麻醉意外。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mm) 术后进食时间(d) 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 50 96.8±12.9 101.2±15.6 12.2±3.1 8.4±1.3 10.6±1.5观察组 50 64.5±7.3 44.5±6.6 2.5±0.6 4.9±1.1 7.4±1.4

猜你喜欢
胃穿孔胃窦穿孔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对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效果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