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对比研究

2019-10-15 02:56吴元分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戴镜屈光度塑形

吴元分

401320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眼科,重庆

随着各类电子设备的普及以及学习压力的增加,青少年近视比例不断增加,并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据相关报道国内青少年近视率达到30%,在中学生群体中更有50%均患有近视。对于近视可采用眼镜矫正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案干预,临床中普遍以配镜的方式矫正[1]。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角膜塑形镜在临床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其可利用高透氧镜片,促进视力恢复,疗效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为进一步探究角膜塑形镜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青少年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的矫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2月收治青少年近视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162只眼)和试验组93例(164只眼)。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近视,均未曾使用过角膜塑形镜治疗,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高度近视遗传史及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对照组男48例,女45例,年龄9~16岁,平均(11.84±1.27)岁。试验组男49例,女44例,年龄9~16岁,平均(11.63±1.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在戴镜前均需要充分散瞳,而后利用电脑以及综合验光仪验光,待到瞳孔恢复后,再次验光,确保检测屈光度结果的精确性,并对其他指标进行记录。对照组结合屈光度,佩戴普通框架眼镜[2],戴镜后视力可达1.0标准。试验组结合屈光度、角膜偏心率、角膜中心曲率半径,完成试戴镜片设计,而后做好对镜片位置的观察工作,确保中心定位良好,移动度在1~2 mm,且染色弧区清晰,戴镜后视力可达1.0标准。配镜完成后,由专人对患者进行指导,教会如何佩戴角膜塑形镜,并叮嘱做好保养工作,另外要求遵守佩戴时间,夜间佩戴应该在8~10 h[3]。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裸眼视力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裸眼视力对比(±s)

组别 眼数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对照组 162 0.81±0.12 0.85±0.11 0.91±0.14 0.97±0.13试验组 164 0.71±0.17 0.70±0.19 0.70±0.23 0.68±0.24 t 6.153 2 8.735 1 9.974 8 13.577 8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对比(±s)

组别 眼数 屈光度 角膜曲率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162 4.38±1.14 5.11±1.09 42.81±1.14 43.61±0.82试验组 164 4.42±1.52 0.26±0.13 42.86±1.02 40.20±0.38 t 0.269 7 57.255 1 0.420 2 48.747 2 P 0.787 6 0.000 0 0.674 6 0.000 0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戴镜1、3、6、12个月的裸眼视力。②对比两组干预1年前后屈光度以及角膜曲率[4]。③对比两组戴镜并发症情况,包括眼睛异物感、重影、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等。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基础上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比较:试验组干预后1、3、6、12个月裸眼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屈光度与角膜曲率比较:两组干预前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对照组戴镜期间未出现并发症。试验组戴镜过程中出现多例眼部异物感,多于1周后自行缓解;11例出现重影,未做特殊处理,1周后消失;11例患者戴镜7 d后出现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使用抗生素后消失。两组均未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角膜塑形镜的设计、加工理念已经较为成熟,可通过对角膜中央区施加一定压力,促使角膜中间变得更为平坦,可起到改善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的效果。而就角膜塑形眼镜的作用机理来看,首先是可通过机械压迫促使角膜曲率逐渐由陡变平,其次还可促进角膜上皮的再次分配,有利于促使角膜上皮细胞的转移,也可通过对角膜的压缩,使厚度变薄。另外利用细胞的压缩作用,可实现细胞间液的转移,能够促进周边位置的细胞再生。利用夜间佩戴眼镜,也可缓解上皮细胞的脱落,有助于增加周围上皮的厚度。在长期佩戴的情况下,还可诱导上皮细胞代谢模式的变化,进而改变基质的解剖结构。采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具有一定的可逆性,通常需要戴镜1年以上,才可促进视力的稳定,一般需要佩戴2年可进行效果评价[5]。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该方案进行矫正视力的情况下,如果停止佩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视力就会出现倒退问题,疗效具有暂时性的特点,但在控制近视度数发展上效果较好。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在使用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角膜曲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表明角膜塑形镜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近视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能够实现对近视进展的有效控制,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戴镜屈光度塑形
视力下降的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戴镜行为研究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光学离焦时长对小鸡屈光度及眼轴向参数的影响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安利引领健康塑形新风尚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为什么儿童验光要散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