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剂量布比卡因轻重液单侧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

2019-10-15 02:56仲洪侠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硬膜外平面下肢

仲洪侠

223900泗洪县中心医院麻醉科,江苏泗洪

下肢手术中往往会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必须注意的是,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以及器官功能出现下降,在选择麻醉方式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小对患者所产生不良影响[1-2]。此外,患者患肢疼痛以及行动受限等情况,在进行穿刺时对体位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所选择体位不可对患侧造成挤压,还有部分患者在手术中必须采取侧卧位[3-4]。在本次研究中,为了对相同剂量布比卡因轻重液单侧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进行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2016-2018年收治ASAⅡ~Ⅲ级需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分别采用布卡比因轻比重液以及重比重液实施麻醉,对实施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2018年收治ASAⅡ~Ⅲ级需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CT检查,并由医师判定需进行手术治疗,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依据患者手术中的体位选择将72例患者分为轻比重组和重比重组,各36例。轻比重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26±5.58)岁;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4例,股骨干骨折3例及其他下肢骨折1例。重比重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平均(70.93±5.58)岁;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股骨头坏死4例,股骨干骨折3例及其他下肢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影响手术的病症,无意识障碍。在办理入院手续之后,需要开放静脉,采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进行扩容,定时进行吸氧以及血压、心电图等检查工作。

方法:轻比重组患者在麻醉时健侧在下,重比重组则为患侧在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麻醉工具相同,均为驼人牌麻醉套件。实施麻醉时,穿刺位置选择为L2~3的间隙,在硬膜外针穿刺成功到达硬膜外腔之后,麻醉医师需要采用腰麻针沿着硬膜外腔穿刺到蛛网膜下腔,在患者的脑脊液成功流出之后,再使用腰麻针向两组患者的患侧注入布卡比因轻、重比重液。轻比重液注射速度为0.2~0.3 mL/s,剂量选择为3 mL;重比重组注射速度为0.2~0.3 mL/s,剂量选择为2 mL。在完成此步骤之后在两组患者体内置入硬膜外导管,每间隔2 min需进行1次阻滞平面测试,手术台的角度需根据测试阻滞平面的测试结果进行调整,轻比重组患者的头要低于脚的水平高度,而重比重组患者的头要高于脚的水平高度,将阻滞平面的上界控制在平面内最高水平,在平面固定完成之后,轻比重组患者可直接进行手术,而重比重组患者需改变体位,平卧进行手术。若麻醉平面不能满足手术需要时,则需要追加注入麻醉剂,保证患者在手术中感受不到疼痛。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两组患者应保持吸氧状态,麻醉师要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BP、ECG、SpO2)进行严密监测,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给药,一般所使用的药物为麻黄素、去甲肾上腺素和阿托品。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达平面最高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腰麻阻滞时间比较:轻比重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阻滞达平面最高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都较重比重组更长,阻滞的持续时间则较重比重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情况来看,轻比重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要少于重比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中,针对老年人进行下肢手术时所选择的麻醉方式多为硬膜外麻醉,这种麻醉方式相对来说安全性比较高,用药时剂量控制难度小,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但是,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如在进行麻醉时诱导时间相对比较长、起效慢、阻滞效果比较差,麻醉成功率也比较低[5-6]。若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采取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氧症以及一系列肺部并发症,在术后极有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患者苏醒速度比较慢,安全性差。因此,这种方式并不适宜被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中。

表1 两组患者腰麻阻滞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腰麻阻滞时间比较(±s)

组别 n 起效时间(s) 阻滞达平面最高时间(min) 阻滞完全时间(min) 阻滞持续时间(h)轻比重组 36 39.1±18.2 12.2±3.1 16.1±4.2 2.0±0.5重比重组 36 23.6±9.8 7.2±2.9 10.1±3.2 2.8±0.5 t 9.014 2 12.940 3 10.375 6 5.098 7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两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近年来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所选择的麻醉方式大多转变为腰硬联合麻醉,但是,因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和各项器官功能均出现衰退趋势,在手术之前还需要禁止禁食,失血也比较多,所以如果不合理麻醉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造成其血压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波动,导致心肺合并症发作[7-8]。故本研究对相同剂量布比卡因轻重液单侧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进行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采取布卡比因轻重液进行麻醉诱导时间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麻醉工作,镇痛效果优良,麻醉效果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在麻醉完成之后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对手术十分有利。所以老年患者在行下肢骨科手术过程中,选取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控制好麻醉平面尤为重要[9]。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患者进行下肢手术的过程中,采取布比卡因轻重液进行麻醉,腰麻起效时间比较快,阻滞平面控制难度比较小,可以持续较长时间麻醉,整体麻醉效果比较好。从轻比重液与重比重液麻醉阻滞效果的对比情况显示,双方无较大的差异性,但是轻比重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性,在对需要进行髋关节手术但是不可采取患侧在下位以及实施麻醉之后不可进行体位改变的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当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但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麻醉方案选择。

猜你喜欢
硬膜外平面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