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皮瓣治疗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效果分析

2019-10-15 02:56谢家靖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尾部压疮皮瓣

谢家靖

102500北京燕化医院烧伤整形科,北京

骶尾部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由于长时间卧床不翻身,或护理不到位,导致局部皮肤受压,引起皮肤血运不足所致,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1]。临床上多采用皮瓣修复的方式进行骶尾部压疮治疗,在皮瓣修复基础上,加以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术效果更佳。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常规皮瓣治疗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骶尾部压疮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41~80岁,平均(63.25±3.61)岁。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42~79岁,平均(63.19±3.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皮瓣修复治疗。治疗前彻底清创,并常规换药,待新肉芽组织长出后,做好霉菌和细菌的培养,如果培养结果为阴性,则可以接受皮瓣修复治疗。根据患者创面大小,选择合适的皮瓣,皮瓣选择一般以就近原则为主,便于供区缝合和转移。因此,骶尾部压疮皮瓣修复主要选择臀大肌上部的肌皮瓣,如果臀大肌上部皮瓣已经被运用其他创面,则可以选择阔筋膜张肌皮瓣,在切取后,为了能更好地覆盖创面,可以旋转90°,将其完全覆盖创面,术后改善微循环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工作防止皮瓣受压。②试验组采取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治疗,治疗前做好清创、消毒、清除坏死组织等工作,然后结合创面实际情况,选择大小适合的VSD膜进行创面覆盖,同时选择半透明生物膜完成密封工作,将创面完全封闭。再将已经连接了负压吸引装置和VSD敷料的硅胶管与封闭创面连接,将负压装置的负压调节到-125 mmHg进行负压引流,在引流过程中,应该重视引流护理,有效保证引流管通畅且创面没有出现明显渗液情况。当吸出液体不再有渗液时,可以将负压引流装置拆除,并且收集完成负压引流后的创面分泌物,进行霉菌和细菌培养,当结果为阴性时,再选择合适的日期进行皮瓣修复手术,皮瓣修复具体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随访2个月,对比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愈合情况与复发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Ⅰ期愈合、二次皮瓣移植术好转、复发。不良反应包括皮缘部位坏死、局部炎症、皮瓣坏死等[2]。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愈合情况与复发情况比较:试验组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6 4,P=0.032,P<0.05),见表2。

讨 论

骶尾部压疮属于卧床患者发生率比较高的并发症,出现压疮后,患者局部皮肤受损,容易发生溃烂、感染等症状[3]。因此,临床上应该更加重视骶尾部压疮的防治,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定期翻身,并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减少骶尾部压疮发生。当患者已经出现骶尾部压疮后,还需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皮瓣移植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成为治疗骶尾部压疮的重要手段。但是单纯运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很容易由于创面清理不彻底而出现复发、皮损、炎症等状况,影响治疗效果[4]。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引入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运用于骶尾部压疮治疗。近来年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越来越完善,通过调节负压,可以给创面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更好地做好清理,对创面恢复和引流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的患者Ⅰ期愈合概率明显更高,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更低,与李慧研究结果一致[5]。

综上所述,采取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治疗骶尾部压疮,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创面血运情况明显改善,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尾部压疮皮瓣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弯式尾部接头注塑模具设计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
论对老年压疮的治疗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