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10-15 02:56冯珊周明通讯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微柱特异性凝胶

冯珊 周明(通讯作者)

410000湖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湖南 长沙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输血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抢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也比较广泛。在输血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溶血性输血反应等进行预防,保证输血的安全性[1]。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临床常用的传统试验以微柱凝胶法为主,尽管这一方法的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对不完全抗体则无法有效区分,无法对交叉配血的需要予以满足[2]。近年来,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上受到重视,这一技术可以对IgM抗体、IgG抗体有效检出,有效区分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并且过程也相对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较高。本次研究中,以对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2月收治接受输血治疗、曾有多次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56例,男26例,女30例,年龄8~72岁,平均(45.3±10.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3],且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过程均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并经其批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进行常规微柱凝胶法检测,准备凝胶卡,卡片上记录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配血条码号等资料信息。微柱凝胶卡主侧加入患者血清50 μL,供血者8%红细胞悬液50 μL;次侧加入供血者血清50 μL,患者红细胞8%红细胞悬液50 μL;连续孵育15 min,专用微柱凝胶卡片离心机离心处理5 min,对取得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②观察组采取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测,取2支试管进行以上操作,主侧取患者血清2滴、1滴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次侧取2滴供血者血清、1滴患者3%~5%红细胞悬液,在主侧、次侧试管中分别加入0.7 mL的低离子介质,充分摇匀后,加入2滴Polybrene溶液、充分摇匀后,离心1 min分离处理,弃去上清液,留存试管底部0.1 mL左右液体,缓慢摇晃试管,若没有发现红细胞凝集,则需要重复以上操作,而后向2支试管中加入2滴Resuspending溶液后,轻轻摇晃,如果凝集散开,且镜检无凝集,则交叉可合,如果不散,则证实有特异性凝集,配血失败。

表1 两组患者交叉配血试验阳性检出率比较

观察指标:对两组输血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阳性检出率情况: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检测时间,配血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检测耗时平均为(2.5±0.8)min,对照组为(6.5±1.3)min。观察组耗时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凝集数为8个,特异性凝集数3个。观察组凝集数为2个,特异性凝集2个。特异性凝集检出配血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现阶段,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较多,如盐水法、酶法、低离子聚凝胺法等,不同的方法存在不同的特点。盐水法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对不完全抗体无法检出。因此,在临床输血中,若是采取盐水法则很容易发生输血反应情况,存在较大危险性。酶法可以对以上方法的不足予以避免,但是其比较复杂,耗时较长,并且需要大量人力。微柱凝胶法尽管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对不完全抗体则无法有效区分,可能造成配血不合,耽误急诊用血治疗,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相对于上述其他方法,能够对不完全抗体予以检测和区分,并且可以良好的对特异性抗体进行检出,是微柱凝胶法不可或缺的补充,临床研究显示,输血速度不佳、输血量控制不佳,均会造成患者心脏、肾脏器官负担增加,如果输血不当,会造成患者感染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如果发现错误输注血型不符情况,会造成患者溶血反应,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准确的交叉配血对于保证临床安全、输血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本次研究中,以对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检查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告相似[5],由此证实,在进行输血检验中,采取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对于特异性凝集、缩短检查时间、提升阳性检出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微柱特异性凝胶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超轻航天材料——气凝胶
电化学湿法腐蚀法制备硅微柱阵列
纳米尺寸下铱单晶微柱的力学行为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