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2019-10-15 02:56蔡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病症胃炎情绪

蔡想

410006湖南省肿瘤医院肺胃肠内科32病室,湖南长沙

慢性胃炎在临床中是一种比较多见的消化性病症,其是指一种由众多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该病症具有反复性、低治愈率等特点,其久治不愈的特点,将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不断加重,久而久之出现癌变的危险,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1]。慢性胃炎作为一种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均产生损伤的病症,其在临床当中的具体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躁、失眠等症状,致使其出现不同层次的心理或精神问题。近年来,心理干预在临床当中的广泛应用,受到了众多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一致好评,为有效改善该病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其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1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32例,患者与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随机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31.8±18.2)岁。研究组男37例,女29例,平均年龄(31.9±18.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慢性胃炎病症的相关健康知识及注意事项,告知家属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鼓励,以提高其病症治疗的认知度,缓解其病症治疗压力。②积极引导:由于该病症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致使很多患者常常担心该病症无法进行彻底的治愈,所以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其积极的暗示,让患者意识到自身病症并非其想象的那么严重,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难进行解答,提高其治疗信心。③耐心倾听: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困惑,在其叙述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得打断,应总结出患者的主要烦恼,而后根据其烦恼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指导,缓解其不良情绪。④情绪管理:a.运动:运动可让患者的心情得到放松,使其负面情绪得到释放,所以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至少进行2次/周的户外运动,并叮嘱其不得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时间控制在0.5 h左右。b.兴趣取向: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取向下载有趣的手机APP,或向患者推荐其可能会喜欢的书籍,告知其在心情烦躁时,可以以读书的形式来平缓其心情[2-4]。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6 42.85±5.36 39.72±5.21 50.55±6.50 46.95±6.50研究组 66 43.91±5.42 33.43±6.72 50.82±6.67 36.62±6.72 t 1.129 7 6.009 6 0.235 5 8.976 2 P 0.260 7 0.000 0 0.814 2 0.000 0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研究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85%,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6 7,P=0.015 4,P<0.05),见表2。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致使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患病后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慢性胃炎病症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致使其在患病期间容易产生抑郁、焦躁等消极情绪[5]。根据相关研究发现[6],抑郁、焦躁等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反作用于胃炎发生,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反复发作,由此得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重视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当前,临床当中治疗慢性胃炎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但该种护理模式并不能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消除,因此,加强对患者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干预目前已逐渐被广泛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当中,并在临床当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通过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为患者由于担心自身病情,造成了压力过大,心理包袱过分沉重的负面心态有关,本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情绪管控,以帮助其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使之可以从主观层面上重视自己情绪的改善,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缓解其心中的压力,疏导其焦躁的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自信、积极的抗病心态,另外,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通过控制消极意识心态的产生来缓解负面情绪,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放松其心情。

综上所述,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焦虑及抑郁的负面情绪获得有效的缓解,且患者对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病症胃炎情绪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