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

2019-10-15 02:56杨芬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慢性病出院依从性

杨芬

434000荆州市荆州区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荆州

慢性病是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其包含高血压、糖尿病和慢阻肺等多种疾病。慢性病通常不具有传染性,并且短时间内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在患者长时间患病的过程中将会导致其身体受到严重损害,并且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相关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常较低,经常导致其治疗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本研究对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老年慢性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5~88岁,平均(73.25±3.94)岁;病程2~15年,平均(6.88±1.74)年。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6~87岁,平均(74.19±3.98)岁;病程2~16年,平均(6.99±1.8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其有效的健康教育,为其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为患者讲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式,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同给予其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是多倾听患者的耐心感受,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帮助,为患者讲解转移注意力等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还要为患者介绍成功治愈的案例,以此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并建立治愈的信心;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对待疾病治疗的态度等,并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等,然后根据了解到的信息综合分析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通过针对性干预帮助患者提升治疗依从性。同时,患者治疗过程中还要对其饮食进行干预,其中主要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分析其饮食宜忌,强调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保障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性,并为患者讲解不良饮食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为其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用法用量及药理作用,让患者能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且要为患者介绍各种常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让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为其详细讲解出院后的住院时间,强调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模式干预,主要就出院后进行延续护理处理:出院前3 d,对患者进行出院前护理评估,针对错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后制定有效的改善方案,进行干预。出院后1周,上门随访,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根据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实施健康宣教,充分调动家庭资源,通过家属的关心与呵护,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管理执行问题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善。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血糖等指标,进一步教会他们正确的注射胰岛素、康复锻炼,了解依从性情况。对他们的结果进行肯定,并鼓励他们持续努力,增强信心。出院后2周、4周、5周予以电话随访,填写随访记录单,做好护理评估与健康指导,了解他们在家康复训练情况,针对疾病症状、体征、并发症或新发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出院后2、3个月再次上门随访,填写随访记录,进一步完善家庭干预。主要干预内容包括出院时、上次上门随访中的干预措施跟进情况,追踪患者及其家属执行情况,了解是否有新的护理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予以心理疏导。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依从性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依从性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依从性及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依从性及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依从性评分 满意度评分对照组 83.25±6.58 85.29±5.16试验组 91.08±6.22 93.16±4.34

讨 论

老年慢性病的种类较多,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较为常见,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缓慢且短时间内生命安全不会受到威胁,但在患者长时间患病的过程中,其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会不断上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2]。目前老年慢性病的治疗以控制疾病发展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主,通过将患者的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降低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以此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3]。但根据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其对疾病的耐受性较低,加上其记忆力衰退等原因,容易导致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依从性下降的情况,影响其疾病控制效果,导致其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4]。因此,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促使其治疗效果达到预期。其中首先应在患者就诊时给予其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让患者对疾病知识有更多了解,并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引导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干预,让患者在家庭及社会中的存在感得到提升,促使其更好地接受治疗;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持续给予其心理干预,并给予其用药指导等,以此促使其治疗效果提升。

综上所述,连续护理在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促使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慢性病出院依从性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