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2019-10-15 08:23覃伟伟
食品与机械 2019年9期
关键词:木制哈萨克族食品包装

覃伟伟 -

(昌吉学院美术系,新疆 昌吉 831100)

传统地方食品是当地历史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凝结着民间智慧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传统食品的工业化是中国食品工业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1]。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不但要具备保护食品的基本实用功能,还要折射出历史文脉、民族文化及地方特色的精神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购买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唤起购买者对食物背后的情感和记忆,加深购买者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和传统木制盛器作为该民族饮食文化的主要载体,反映了哈萨克游牧的民族特性和饮食习俗。随着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受到外来食品的冲击已不再成为主流。与此同时,传统木制盛器也渐渐消失在当下生活中。为了在文化趋同背景下传承哈萨克族文化,需要将其代表性的本民族文化符号运用到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中,通过商品流通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该民族文化。

文章拟对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的造型、图案、色彩进行深入的背景文化分析并提取最具其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元素符号,找寻契合的设计手法和形式用于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中,在促进食品销售、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同时,对促进当下边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脱贫与致富都有着积极意义。

1 哈萨克族传统食品

哈萨克牧民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善于用家畜的肉、奶做成各种具有本民族风味的食品,如主食有手抓肉、抓饭、纳仁(也叫手抓羊肉面、手抓马肉面)、拉条子等;奶食有牛奶、羊奶、骆驼奶、马奶、酸奶等饮品,以及用饮品做成的酥油、奶疙瘩、奶皮、奶豆腐、奶油等食品。哈萨克族人以好客著称,家中招待客人时除上述食品外,还有很多小吃,如包尔萨克、油饼、馓子等。

近年来,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兴起,哈萨克牧民从传统食品加工工艺、贮运要求、产品包装等多方面,将最具代表性的、能够长时间保存的、方便携带的传统食品进行提质包装售卖,如熏马肠、熏马肉、熟羊肉、奶疙瘩(酸、甜)、奶片、奶油、酥油、马奶酒、包尔萨克、馓子等。其中,一些政府部门或扶贫工作队将奶疙瘩、奶片等食品作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民族特色礼物馈赠给参会人员,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但因设计认知、文化层次等客观因素,用于旅游售卖、礼物馈赠的传统食品包装设计趋于简单,造型、图案、色彩设计上未能很好地挖掘地方文化及民族代表性符号,导致包装设计缺乏地域性、民族性、创新性及个性化,美感和产品感召力有待提升。

2 哈萨克族传统食品木制盛器的审美意蕴

哈萨克族传统食品的主要盛器是木器,因轻便、耐用、保温、隔热、保质等优点至今仍被使用。木器与哈萨克族传统食物形影相随,共同形成了体感的哈萨克族饮食文化特色。

2.1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的造型与审美意义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的造型多见圆形或椭圆形,如圆形木勺、木碗、木盘、木奶桶、木奶杵、木碗盒;椭圆形木盘、木盆(图1);少见方形木碗、木盘等。因圆形有美好、和谐、美满之意,在哈萨克人生活中到处可见,如毡房的圆形顶圈、圆柱形毡壁;毡房内圆形火炉、圆形木桌、椭圆形冬不拉等。这些圆形的运用从侧面反映了哈萨克族所推崇的族群、家庭生活中热情、好客、团结的价值观,是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道德准则。

图1 哈萨克族传统食品木制盛器

调研时发现,哈萨克族有以“圆”为主的器型审美情趣,其原因有:① 哈萨克族牧民一年之内要进行几次大规模的转场,圆形盛器360°无棱角,可以叠摞,转场搬迁时不易伤人且便于收纳整理;② 哈萨克族人喜欢围桌而聚,圆形比方形盛器盛放食品多,适合多人同时使用,以此营造愉快的就餐氛围,体现该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文化习俗;③ 圆形盛器便于后期装饰图案的绘制,如连续纹样、适合纹样在圆形盛器的边缘、中心或器底上容易进行创作;④ 边疆少数民族装饰特点有时是一套较为固定的设计形式或设计语言,该形式或语言可以同时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简单大气、不拘小节的民族精神习俗,在圆形造型上更容易体现;⑤ 圆形盛器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崇尚“天圆地方”的审美心理,在传统文化中圆形往往被赋予圆满、和谐、美满的意义。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造型具有圆润饱满、简单大气、重在实用等特点,对后期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包装造型结构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2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的图案及审美意义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图案纹样主要有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及几何纹样,常用于装饰、划分、填充器物表面,达到视觉饱满的效果。

哈萨克族木制传统盛器装饰图案多见抽象纹样,如羊角式纹样、猫头鹰式纹样、春芽纹、卷草纹、三角纹、曲线纹、鱼鳞纹、水波纹及菱形纹等(图2);具象图案有时也用于装饰器物表面,如自然界中动物、植物、自然景观等,但总体以抽象图案为主。图案构图多以对称、重复、发散等形式出现,其中以对称构图为主,由于自然界中的实物都是两端形状对称的,所以模拟自然的艺术图形也是对称的[2]。对称被证明是所有装饰艺术内在的先决条件,它从艺术活动的一开始,便扎根在人类身上[3]。这种以对称为主导的构图模式,符合哈萨克族人整齐、和谐的审美要求。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的图案纹样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与传统生存环境、生产方式息息相关。首先,哈萨克族祖先曾经信仰过原始宗教(萨满教)、景教、佛教、基督教等,动物纹样是原始萨满教对生活中动物的写实与联想;其次,植物纹样与哈萨克族先民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习俗相关;最后,几何纹样不仅体现了哈萨克族先民对自然的观察感悟,同时体现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因此,哈萨克族人对这些图案寄予了很高的情感,既有宗教的情感,又有朴实的情感,同时也体现出草原游牧文化的质朴特征。

图2 哈萨克族传统食品木制盛器图案装饰

2.3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的色彩及审美意义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的色彩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木胎涂上透明清漆的原色为底,简单绘上咖色或黑色花纹,以此体现材料本身的古朴美;一种是将黑、黄、绿、蓝、红、白褐等色彩进行搭配彩绘于盛器表面,形成红与绿、蓝与黄、黑与白等180°色彩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呈现层次鲜明的视觉效果,由人的生理特点及情感和经验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伴生反应主要是人的感官对比色彩冷暖的刺激,在草原民族图案中常常被运用[4]。这种大的视觉冲击力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认识,象征着哈萨克族人热烈、坚韧、粗犷、大开大合的民族性格。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的色彩运用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哈萨克族传统观念认为,白色不仅是图腾白天鹅的象征,也是哈萨克先民信仰萨满教、祆教的遗存,代表着圣洁、吉祥和光明;红色象征太阳和太阳的光辉,代表着生命和血液,血液代表着动物的生命,动物是哈萨克族生存的依赖物;蓝色是神性的象征,代表着天空和水,人离开空气和水就无法生存;绿色是生命和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大草原,是动物的养料,是哈萨克族人赖以生存的物质;黄色是忧郁和苦恼的象征;黑色和其他冷色都被视为凶色。颜色在民俗信仰中多表现出并不固定的象征意义和价值趋向,按不同环境和不同身份又具有相对灵活的使用倾向和象征意义[5]。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采用抽象、分解、打散、重组的设计手法,使图案层次丰富、清晰完整。在色彩的选择上,不论是单一古朴的美,还是纷繁奔放的美,均是哈萨克族人对颜色喜好的真实反映。将上述图案、色彩的设计手法运用在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上,使其更具民族文化特色,必将成为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符号。

哈萨克族木制盛器没有过多丰富的造型、图案及色彩,它是一种简单的美、一种温和的美、一种实用的美,一种服务的美,更是一种朴拙的美,正是这种自然的、本色的、本性的设计语言,才能体现出哈萨克游牧民族质朴、大气的艺术特征和民族性格。

3 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包装设计原则

3.1 绿色环保原则

食品包装设计的绿色环保原则首先应考虑包装材料的安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其次应考虑包装结构的简洁,在满足保护食品安全、促进食品销售及审美需求等条件下,减少包装耗材,达到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目标。

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包装设计的材料应绿色环保,可以选择防腐保鲜的天然材料(牛皮纸)、可回收材料、再利用、可降解塑料(新型环保塑料袋)等材料;结构简化,突出使用方便;色彩明快,尽可能减少多种颜色印刷油墨的使用,实现绿色环保的设计原则。

3.2 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设计原则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包括传统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因素,还包括在设计中赋予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内涵,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即心理需求等[6]。食品包装设计应从包装材料是否绿色环保、材料的机理质感是否符合产品属性;包装结构是否具有实用性、便利性、趣味性;包装色彩选用颜色是否符合人们的心理、符合产品的要求,是否传达有效准确的食品信息,并引发人们的联想和购买欲望等方面考虑。

对哈萨克族传统食品进行包装设计时,应从包装材料、结构、色彩及信息展示等方面体现人性化设计原则。如传统食品奶疙瘩,女性、儿童购买食用居多,包装材料应选择无毒无害、不宜过硬的材质;包装结构应便捷、耐用、不宜有过多锐角;包装色彩趋于明快;包装信息简洁明确,以此突出人性化设计原则。

3.3 文化性原则

包装设计中文化性的体现是重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可以借助包装设计,而包装设计品质、内涵、素养的提升,是在借鉴和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因此,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包装设计同类化、同质化的今天,想要产品脱颖而出,就必须进行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

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属于中华传统食品中的一个小类别,因地域气候、工艺流程、存放条件、食用口感等因素,并未在中国各地大面积推广,多在新疆景区售卖。在此境遇下,只有探究哈萨克民族民俗文化特征,提炼民族视觉符号,并将其运用于包装设计上,才能更好地吸引购买者,让更多的人感受哈萨克文化的魅力所在。

4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视觉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既是生活用品,又是饱含温度的手工艺品,是传播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家庭关系的纽带和历史记忆,更是民族记忆和自我发展的象征。对其设计元素(造型、图案、色彩)进行提取并运用于传统食品包装上,使之成为推广哈萨克民族传统文化的承载物,既能唤醒消费者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又能将哈萨克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创新。

4.1 造型元素的运用

将圆形运用于传统食品包装造型设计中,可以更好地诠释哈萨克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比如,用于存放体积较小的食品(酸奶疙瘩、奶酪、酥油、马奶粉)外包装设计时,可以采用圆的外切成“方” 形包装突出民族特色(如图3)。此外,哈萨克族传统木制食品盛器造型大都体现为饱满、敦厚、简洁,没有过多细节的设计,彰显朴实、豪迈的特征。因此,用于存放体积较大的食品(马肠、马肉)外包装设计时,采用造型纯粹的方、长方形或圆,可以体现“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将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与民族性格完美地融合。此外,也可以将哈萨克族具有代表性的圆形建筑、服饰(如图3)、乐器等物品进行符号的提取,引起购买者的共鸣[7-8]。

图3 酸奶疙瘩、酸奶粉包装设计

4.2 图案元素的运用

在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中,对传统图案的提取以几何图案纹样为主。几何图案纹样具有现代图形的特点,符合当下简约、时尚的现代设计风格。如设计时可根据包装面积大小,将一种几何图案纹样(菱形纹、曲线纹)进行大小不一、疏密有序的重复排列,使包装主要展示面具有时尚动感。再如,包装主要展示面可以运用重复骨骼分割,将几何图案纹样进行归纳,使其具有结构稳定、主次分明、整体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秩序等特点,赋予现代感。

但是,整体包装图案密度不易过大,图底面积比可适当放大,最终给人以轻松自然的视觉感受(如图3)。在哈萨克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中,原则上以对称式构图和圆形适合为主。对称式构图具有和谐、统一、稳定等特点,用于包装设计时,能够使复杂的设计元素趋于有序、工整,突显大气,符合哈萨克族人豪迈的性格。在后期包装设计中,还可以将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元素进行提取、分离、抽象、变形设计,并根据食品类别、大小及包装造型结构进行调整,使其形式多样。

4.3 色彩元素的运用

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的色彩感受有视觉平稳和视觉强烈两种。视觉平稳指色彩种类少,明暗对比小,突出材料本质。视觉强烈指色彩种类多(红与绿、黄与蓝、黑与白等),明暗对比大,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突出哈萨克族人好客、奔放、团结的性格。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选用,需根据具体食品特性进行色彩搭配,但所选色彩必须能够第一时间吸引购买者的视线,让购买者产生购买欲望。

包装色彩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食品性质和包装材料的制约,在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本民族的色彩喜好,也要考虑食品的销售场所、购买人群等因素[9-10]。目前,符合哈萨克族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的材料有粗麻、牛皮纸、兽皮、仿树皮等,具体选用哪种材料还需根据实际成本、食品种类、食品体积、保质时间、运输条件等客观因素决定。

5 结语

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木制盛器的特征进行民族符号元素的提取,并运用于哈萨克传统食品包装上,进而设计出具有哈萨克民族文化特色、时尚简约的包装产品。该设计思路的特点:① 有利于哈萨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② 有利于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包装档次的提升;③ 有利于哈萨克传统食品从众多食品中崭露头角,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促进食品销售。

猜你喜欢
木制哈萨克族食品包装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木制餐具清洗及保养妙招
食品包装机械的自动化技术
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萨克族小学生识字策略探究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食品包装发展趋势
“木地铁”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