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且末县红沙湖一带三叠系地层划分及特征

2019-10-15 03:28高干何良武黄建肖东任潇范远林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岩屑云雾岩性

高干,何良武,黄建,肖东,任潇,范远林

新疆且末县红沙湖一带三叠系地层划分及特征

高干,何良武,黄建,肖东,任潇,范远林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0四大队,四川 广元 628000)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西昆仑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针对工作区中出露地层开展地质剖面测量和区域地质填图,系统收集其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分布特征、接触关系、基本层序等资料,并开展地层划分及对比研究和沉积环境分析工作。通过研究将工作区内三叠系出露地层划分为群鸭湖组(T1-2)和云雾岭组(T3),岩性组合主要为砂岩与泥页岩组成的巨厚层复理石建造,间夹有少量条带状灰岩和极薄层硅质岩及透镜状砾岩。并依据其岩性岩相组合特征和接触关系将群鸭湖组至下而上划分为T1-21、T1-22、T1-23三段,将云雾岭组组划分为T31和T32两岩性段。进一步分析认为群鸭湖组地层为深水环境重力流沉积,云雾岭组地层则为浅海陆棚-半深海相沉积。

三叠系;地层特征;地层划分;沉积环境

依托“新疆且末县红沙湖一带1∶5万J45E023003等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新疆国土资源厅基金项目,工作区地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且末县西南部西昆仑山脉,位于藏北高原西北部与塔里木盆地的过渡带,东与巴颜喀拉山脉相连。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岩石地层区化隶属扬子-羌塘板块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羊湖地层区、长高山地层小区。工作区出露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新近系地层,三叠系地层历史上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发育,褶皱紧密,并且岩性单调,生物较为贫乏,剖面相对不完整。由于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研究程度较低,为分析研究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大。本次调查通过对工作区出露地层进行1∶2000地层剖面测量和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掌握地层岩性及岩石组合特征、接触关系以及分布范围、基本层序等资料。

1 地层特征

据前人在工作区周围进行1∶25万“奥依亚依拉克幅”和“羊湖幅”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依据其划分方案,认为三叠系出露地层为巴颜喀拉山群,将其划分为下部砂岩组、中部砂岩组、上部板岩组和顶部砂岩组四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但在本次调查中三叠系地层未出现变质现象,并且岩石组合特征也有较大差别,因此本次就没延用前人划分方案。

根据调查工作中实际剖面测量和填图以及取样分析工作,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结论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将工作区内南部三叠系出露地层为群鸭湖组(T1-2)和北部三叠系出露地层为云雾岭组(T3)。群鸭湖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灰绿色薄-中厚层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灰褐色薄-中厚层细粒岩屑砂岩与灰色粉砂岩和页岩互层,局部夹条带状灰岩和砾岩透镜体以及条带状硅质岩;云雾岭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灰绿色薄-中厚层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灰褐色薄-中厚层细粒岩屑砂岩夹深灰色粉砂岩和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图1)。

图1 三叠系云雾岭组和群鸭湖组综合柱状图(1∶2000)

1.1 群鸭湖组(T1-2q)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手册》(2012)将群鸭湖组(T1-2)岩性定义为灰、暗灰、灰绿色(含钙质)细砂岩、粉砂岩及灰黑色页岩旋回结构夹少量泥晶灰岩、砂质砾岩和硅质岩,局部以灰黑色页岩为主夹砂岩,时代为早-中三叠世。

经过实测剖面测量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工作区群鸭湖组地层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别为T1-21,T1-22, T1-23,受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三叠系地层形成一系列复式褶皱,且具“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特征,故三叠系地层实际地层厚度并不厚。根据孢粉及化石鉴定结果,群鸭湖组孢粉组合以普遍出现犁形孢((Klaus) Playford et Dettmann)、阿赛勒特孢((Playford et Dettmann) Schuurman),少量出现宽肋粉(sp.)、哈姆粉(Zhan)和前三沟粉(Balme),常见背光孢为特征,时代鉴定为早三叠世。

三叠系中-下统群鸭湖组第一段(T1-21):顶部为一套深灰色、灰褐色薄层状、条带状灰岩与灰褐色厚-块状砾岩透镜体(图1);上部为褐色薄层状细粒岩屑砂岩与浅黄色、深灰色极薄层状粉砂岩互层,夹深灰色薄层状灰岩透镜体;下部为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与深灰色、灰黑色页岩互层,局部夹深灰色薄层状灰岩透镜体,厚度约305.3m。群鸭湖组第二段(T1-22):上部为褐色薄层状细粒岩屑砂岩与浅黄色、深灰色极薄层状粉砂岩互层;下部为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与深灰色、灰黑色页岩互层,厚度约619.7m。鸭湖湖组第三段(T1-23):褐色薄层状细-中粒岩屑砂岩与浅黄色极薄层状粉砂岩互层,局部夹浅黄色极薄层状粉砂岩厚度,厚度约365.9m。

图2 条带状灰岩和透镜状砾岩岩性组合

1.2 云雾岭组(T3y)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手册》(2012)将云雾岭组(T3y)岩性定义为一套海相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灰黑、褐黑、灰夹紫色钙质岩屑石英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夹泥岩、泥质粉砂岩及少量灰岩,下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时代为晚三叠世。

经过实际剖面测量和对比分析,由于云雾岭组地层岩性单调,且规律为单一砂岩和泥岩韵律式互层,故按时代或岩性差异划分段较为困难,经分析研究认为云雾岭组可以划分为两个岩性段,分别为T31、T32。三叠系上统云雾岭组第一段(T31):褐色薄层状细-中粒岩屑砂岩与浅黄色、深灰色极薄层状粉砂岩互层,局部夹紫红色页岩,厚度约386.7m。云雾岭组第二段(T32):灰绿色薄层状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与深灰色、灰黑色页岩互层,局部夹紫红色页岩,厚度约220.6m。与群鸭湖地层岩性区别在于云雾岭组地层含有多层紫红色页岩(图3),宽度约20~100cm,与砂岩呈互层关系产出,而在工区南部群鸭湖组中则不含。

2 沉积环境

根据其岩石组合特征及取样分析,结合沉积岩石学认为工作区内三叠系群鸭湖组(T1-2)地层属深水重力流沉积,进一步细分为正常沉积、重力流沉积和浊流沉积三种;云雾岭组(T3)地层沉积相为浅海陆棚-半深海相。

图3 紫红色页岩

沉积物重力流是阵发性、短暂性快速沉积的,含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流体,颗粒依赖于杂基支撑,呈整体块状运动并对斜坡或峡谷产生侵蚀作用。群鸭湖组地层岩性为砂岩与泥页岩混合沉积,主要分为三种沉积物,一种为砂岩和粉砂岩、页岩及硅质岩等细粒沉积物,发育块状层理和反向递变层理和正粒序递变层理,这种属正常沉积;第二种为泥晶灰岩、少量砾屑灰岩及砂质砾岩等水道滑塌快速沉积物,这种属重力沉积,故粒度较粗,磨圆度及分选性较差;第三种主要为浊流砂泥混合沉积,其中在灰褐色岩屑砂岩中见鲍马序列发育,多见鲍玛序列BCE段(图4),下部中粒岩屑砂岩具平行层理,中部细粒岩屑砂岩具波状层理,上部为粉砂岩或页岩,具水平层理。整体反应出当时沉积水体相对较深,处于风暴浪基面以下的半深海-深海环境。

调查区内云雾岭组中砂岩总体结构和成分成熟度均较差,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岩和粉砂岩、页岩复理化建造,砂岩中板状斜层理、水平层理发育,但未见鲍玛序列。粉砂岩呈深灰-灰黑色,页岩呈深灰色-紫红色,局部具炭化,粉砂岩和页岩均厚度较薄,多在5~100cm之间。紫红色页岩反应沉积环境应为氧化或弱还原环境,由岩石特征和沉积建造特征综合分析,整体反应出云雾岭组地层应为浅海陆棚-半深海沉积,较群鸭湖组沉积水体浅。

图4 鲍玛序列

3 结论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综合研究,系统分析新疆且末县红沙湖一带三叠纪地层岩相及岩性组合特征、标本化石、接触关系、分布特征,综合认为工作区南部三叠纪出露地层为群鸭湖组,进一步将其自上而下分为三段;工作区北部出露地层为云雾岭组,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两个岩性段。同时认为群鸭湖组地层属深水重力流沉积,可细分为正常沉积、颗粒流沉积和浊流沉积三种沉积模式,云雾岭组地层属浅海陆棚-半深海相沉积。

[1]李惠娟,韩旭,吴欣,等.巴颜喀拉山群重新划分[J].现代矿业,2016,(09):193-194+198.

[2]黄勇.青藏高原新疆南缘半岛湖地区发现海相二叠至三叠系连续沉积[A].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学技术司.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学技术司:2003,2.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手册[M].内部资料,2012.

[5]曾允孚,夏文杰.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6]陈守建,李荣社,计文化,等.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岩相特征及构造演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03);393-408.

[7]贵州省地调院.1/25万奥依亚依拉克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2002.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Triassic System in Qiemo, Xinjiang

GAO Gan HE Liang-wu HUANG Jian XIAO Dong REN Xiao FAN Yuan-lin

(No. 604 Geological Party, Sichuan Bureau of Metallurgic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Guangyuan, Sichuan 628017)

The Triassic System in Qiemo, Xinjiang is tremendous flysch formation consisting of sandstone and argillutite with intercala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banded limestone and thin silica rock and lenticular conglomerate. This paper divides the Triassic System in Qiemo, Xinjiang into Qunyahu Formation (T1-2) and Yunwuling Formation (T3) based on 1:50 000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in the western Kunlun region. The Qunyahu Formation asdeep water gravity flow deposit is divided into 3 Members such as T1-21,T1-22and T1-23and the Yunwuling Formation as neritic shelf-semi-deep marine sedimentsis divided into 2 Members such as T31and T32.

Triassic System; stratigraphy;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2018-11-02

高干(1991-),男,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现从事于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和工程地质设计及勘察

P534.51

A

1006-0995(2019)03-0384-03

10.3969/j.issn.1006-0995.2019.03.007

猜你喜欢
岩屑云雾岩性
岩屑床清除工具携岩效率仿真分析
云雾
大斜度井岩屑床清除工具研制与应用
拨云雾 识压强
人工井场岩屑集收系统的优化改进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云雾是山做的梦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岩屑 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云雾缭绕宜昌城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