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探讨

2019-10-15 06:09王国田魏万红何朝龙段中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9期
关键词:化学品危险实验室

王国田, 魏万红, 何朝龙, 李 江, 段中霞

(扬州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江苏 扬州 225009)

0 引 言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且有放射性、腐蚀性以及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伤的化学品。这些危险化学品在高校采购、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当或疏于管理,就很有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伤害[1]。

为深刻吸取2015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教训,巩固近年来开展的提升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的专项行动和专项整治成果,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1月29日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未来3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的综合治理工作,共计10个方面,40条具体任务,为高校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2-4]。教育部要求各省、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切、部署和落实。

1 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分析

近几年,由于高校不断开展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事故发生率较过去相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队伍不健全、专项整治不彻底等,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仍频频发生,中毒、投毒的事件也时有发生[5]。目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① 校区内建设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难,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保管相对分散;②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领用、存放、使用等未能严格“五双”管理;③ 个别人员违规操作、实验废弃物随意处置的现象时有发生;④ 由于前期未能进行风险评估和严格的人员准入,一些创新性研究项目使用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具的随意性很大;⑤ 危险化学品储存、领用,开展高温、高压、高速等危险性实验时,缺失条件监测的预警管理系统;⑥ 实验室安全信息不能共享、跨部门不能联动等。

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综合治理

2.1 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责任体系

我校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要求,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明确治理时间节点、治理内容和治理要求,并建立自上而下的校、院、实验室三级联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运行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其中,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在校级层面统筹和协调、落实、监管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各相关学院为责任主体单位,全面负责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的规划与管理;实验室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的具体实施与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准和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的要求,排查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爆炸、污染等环节的安全隐患,并积极进行整改、采取预防措施主动遏制事故的发生。

2.2 建设“1+X”危险化学品仓储管理模式

危险化学品合理储存是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保证[6]。危险化学品仓储不同于普通仓储建设,对危险化学品仓储来说,最重要是应考虑安全问题,而不是普通仓储追求的效率[7]。然而新建仓库难,① 群众环保意识强,闻“化”色变,政府管理部门对新建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审批十分谨慎[8];② 新建危险化学品仓库为甲级库,建设有严格的标准,受有效距离防护、运输专用车辆等条件制约,一般在高校校内很难建设。我校通过调研、论证,并在地方公安部门指导下,建立了“1+X”的危险化学品仓储管理模式。即:“1”是总库(虚库),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对内负责危险化学品申购审批、制定计划和台账管理,对外核准供应商销售资质、通过公安智慧网办理危险化学品购买前许可和购买后报备等手续;“X”是若干座暂存库(目前已建成,分布在4个校区的10个学院或部门),各相关学院(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采购、运输、保管、发放、调剂、台账管理、仓库管理等。其中“X”座仓库按照“GA 1002-2012 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进行选址、规划、新建(或修缮)而成,并同步建成安防管理系统(指纹识别、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电子巡更)、仓库通风系统、仓库环境监测系统的“技防”和“物防”设施,同时学校通过管理队伍设置、人员岗前培训、明确工作职责等措施,加强危险化学品仓库的“人防”管理。危险化学品仓储新的管理模式有效化解了我校危险化学品仓储难的问题,治理了危险化学品采购不严、随意保存、标识不清和物品流向流量不明等“顽疾”。“1+X” 危险化学品仓储管理模式架构图,如图2所示。

图1 “1+X”危险化学品仓储管理模式架构图

2.3 完善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运行管理模式

针对我校多校区办学、危险化学品使用广泛、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加强软件(制度修订完善)、硬件(仓库)建设的基础上,对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的内容和要求,通过校、院、实验室三级联动,实施“教、查、治、盯、罚”5大手段,以及配合市公安、安监等地方部门的执法检查,对当前和沉积多年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表1所示。

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在开展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中,落实责任制,开展风险排查,投入专项经费落实隐患治理和配置安全防护设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拓展,依据“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的新目标、新定位的发展方向,以及建设内涵更丰富、类型更多元的实验室规模的同时,会出现老问题的“反复性”和新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9]。为此,高校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持续开展还需进一步加强。

表1 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内容、形式和效果

3.1 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

在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过程中,虽然许多高校制定出各类安全知识、操作和防护技能的教育计划并分类阐述,也有的高校把实验室安全的系统教育、专项辅导和岗前培训作为人员的准入条件,但通过院校调研、同行交流和实际运行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包括新进教职工)为应付考核,得分率不高,在践行实验室规章制度中,往往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其结果是管理不到位、操作不熟练、运用不透彻[10]。究其原因,① 培训的“角色”未分门别类,如危险化学品涉及仓库保管人员、操作使用人员和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等,很难通过一、两次信息化平台教育或集中组织培训取得优异的成绩;② 培训的“内容”未准确定位,危险化学品实验中涉及的技术操作种类很多,相关的安全措施又细小繁琐,即使多次“普及”性的安全教育或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一一列出,在短时间内也很难被全部掌握等。

因此,要使所有操作符合要求,除了延续信息化平台的线上教育以外,还要加深线下教育和实践性安全教育,使各类人员养成平时优良的实验操作习惯。以适应实验室安全工作特点,制定出既要面向全员、又有针对个别群体的安全教育计划。既要有通识安全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安全培训方案,既要有符合实际的安全教材课程,又能实时更新的教案和视频课件。定期与不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标准操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培训。同时对师生的模范行为予以推广和展现,对考核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公示[9]。只有实验人员主观上意识到各种潜在的危害因素对生命安全的影响,才能主动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克服侥幸心理,增强普遍性防御的理念。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实验室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事故应急演练:如① 强酸强碱灼伤;② 易燃易爆气体泄漏;③ 污染容器破碎割伤;④ 液体溢出污染;⑤ 中毒;⑥ 火灾等,使线上、线下与实践教育相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模式。

3.2 加快危化品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高校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防护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办法,也有高校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系统,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 高校不同的职能部门存在“多头管理”以及“部门之间缺乏联动现象”,因多头管理以及管理标准不统一,智能交叉和执行力度不足,以致跨部门之间存在沟通困难,信息无法共享,各自形成“信息孤岛”[11],其结果是督查不到位、不彻底,制约了安全管理的效率;② 对危化品采购、储存、流向、流量、废弃物处置等多环节的信息录入还停留在手工登记阶段,往往“账物不符”“以偏概全”的现象十分严重,工作效率低下;③ 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台账、仓储及作业场所的环境监测信息反馈滞后,常常出现误报、漏报和不报的现象,尤其是风险场所状态因未能实时采集而延误应急处置的最佳时机,发生安全事故或留下事故隐患也在所难免等。

信息共享,既是规范化和精细化监管的必然要求,又是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是跨校内职能部门,以及跨校外公安、安监、卫生等执法部门联动的基础[1]。高校可以从危险化学品所需“存储、使用、控制”三方面各组成要素入手,探究高校危险化学品“预警管理和过程管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可实践和应用的要素内容,并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和危险化学品仓库、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为基础,构建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并以此编写出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平台”软件;再通过对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资源的整合,将现有和实时获取的危险化学品的“图片、文本、报表、数据、视频”等资料加载到“平台”中,呈现动态数据库,最终建立能够在网络环境下稳定运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通过在“平台”中实时提取、分割、识别和与评价等手段,实现数据驱动下的风险评价,对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因素的实时监测、实时查询、预警反馈的信息实现共享和开展应急联动处置,解决危险化学品风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平台架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平台架构图

3.3 实施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

当前高校许多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隐患和问题,一方面是安全责任履行不到位直接引起,另一方面是管理不到位间接造成。由于前期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未能充分有效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或评估力度不足[9,12],安全隐患问题突出,迟迟得不到有效整改。① 早期实验室建设未能进行论证,整体缺乏完善的消防、通风、排废等基础安全设施,改造投入成本大;② 科研实验室因自有经费而自行组织设计和建设,其建设方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安全审核和风险评估,实验室建成后往往是不规范,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装置,导致很多实验项目“带病工作”,整改难度较大;③ 一些风险性设备设施,如使用反应釜、锅炉、易燃易爆气瓶等,因缺少场地与设备、设备与人员、人员与防护等条件、操作、预防等风险因素的论证和评估,个别项目为完成研究任务而擅自采购、安装和使用,给实验室带来“显性”和“隐性”的安全隐患等。

开展风险评估以现行的实验室人员准入、风险源准购、实验室准建和动火作业准许为抓手,以危险化学品特性和实验室特点为基础,评估内容包括:① 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原因与运行机制;② 评估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③ 评估危险事件的后果;④ 评估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⑤ 将评估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是否控制等。风险评估使用方法可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的评价体系,如牛津大学在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的经验和做法[13],提倡在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下指导化学类实验室进行安全评价[14],将化学类实验室安全要素分解多个子系统,通过专家评分确定求权,运用安全检查表等方式确定各个子系统的安全评价分值,根据加权平均法得到实验室总体安全等级,构建实验室综合安全评价模型[15],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多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以及反映二级指标特征的若干属性作为三级指标[16]等具体的指标体系。开展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可以识别风险源或风险因素的相应类别和级别,提出哪一类实验在哪一个级别的安全条件防护下开展,建立风险源或风险因素的指标体系库,使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找准实验室薄弱环节和要害,同时结合专家的意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具体问题制定专门的应对措施,也为制定或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9]提供科学的支撑保障。

4 结 语

学校经过2年多的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进一步压实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责任,形成良好的安全教育机制和安全文化氛围,有效管控危险化学品采购、储存、领用,以及废弃物处置等环节的风险。因危险化学品安全防范和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也涉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阶段性成功后还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只有充分了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新特点,以科学性、专业性、前瞻性为原则,运用信息化、具体化、制约化手段,才能“事半功倍”,使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化学品危险实验室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喝水也会有危险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拥挤的危险(三)
国内外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及现状(2010-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