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之我见

2019-10-15 09:49林莉琼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诗诗意诗人

林莉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成果,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它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加明确了“诵读、背诵优秀古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古诗文初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感受古诗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创造出独特深远、优美的意境,语言精练含蓄,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倍受人们的喜爱。无数灿若繁星的古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画卷与精神风貌,千百年来,它滋养了无数代的中国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古诗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诗题、诗眼——领诗意

我认为古诗教学离不开对诗意的理解。字词理解了,就理解诗意,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1.抓诗题

杜甫写的《春夜喜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题目出发,可见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在春天的夜晚,一场及时的春雨降临大地,使得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后再结合诗题细读全诗,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把握住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就能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突出要点,使这一教学环节成为亮点。

2.抓诗眼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教学时,我重点抓住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独”字和“异”字里面,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在教学《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展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落实“三维”目标。

二、结合古诗意境教学——领诗情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诗人生活的年代、历史背景,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思想素养与现在的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天壤之别,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需要讲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境遇,这对学生感知诗意必不可少。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現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这时的教学,我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世界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等方法来表现古诗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来实现从而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指导诵读、吟咏——与诗共鸣

自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只有在读中体会古诗的情感表达,才能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对古诗的认知与审美效果。诵读是对美的感知过程,情感升华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以读带解,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与诗共鸣的效果。

在开始诵读的时候,先让学生懂得诵读的基本规律:平长仄短入声促、尾韵拖长(入声字除外)。

让学生多读,准确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拖长这首诗的韵,感受作者全身心期盼春天到来的这份暗喜,圈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想象诗句描绘的意境。边读边体会,读出诗文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好诗不厌百回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情画意。

诵读把握节奏后进行吟咏,这是升华的阶段。根据徐建顺老师的吟咏规则“一本九法”进行教学:声韵涵义为本,入短韵长、虚实重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模进对称、腔音唱法、文读语音为法。

四、注重学以致用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叙事、写景或状物的诗,也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是诗文思想感情升华的结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对古诗的教学,启发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歌,开展佳词绝句欣赏或读书笔记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把所学的古诗真正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上,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古诗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想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教师就要善于导其入情境,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学古诗、吟古诗、用古诗”,小学古诗的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精讲细练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并且重视诵读。这样富有诗意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古诗诗意诗人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永恒
冬日浪漫
劳劳亭
“诗人”老爸
愤怒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