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2019-10-15 09:49殷友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道德能力管理

殷友

当今世界,信息网络化,给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学生作为时代的佼佼者和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直面全球化的挑战。然而,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瞬息万变的信息洪流冲击着校园,左右着学生们的生活选择和社会化取向。而当前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得学生们思想迷惘而混乱,甚至偏离学校纪律和社会规范做出违纪或违法行为。因此,帮助学生们明辨是非,提高道德判断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就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理应探索的新课题。这不仅仅是体现在接受教育上,对自我教育更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自我教育的特征分析

自我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即把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的教育。自我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方法之一,指人们把自己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自愿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自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能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自我鼓励、自我控制。

二、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管理模式

当前学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良的管理模式,有如下一些类型:

1.“压制式”管

某些学校学生管理比较强调管理者的因素,把学生主体置于被动的位置去管束,采用禁、堵、防的压制方式对待学生的思想苗头。一旦学生出现“偏离”行为,要么简单地喝斥、指责,要么则采用惩罚手段进行处理,试图通过负强化来促使学生改变认知和行为。殊不知以这种强迫的方法来约束学生行为,一方面使管理者管不胜管,穷于应付,另一方面又容易使学生对管理者产生对立和抵触情绪,真可谓费力不讨好。即使学生表面服从管理,也只是暂时性的,并未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和行为,一旦外部力量弱化或解除,学生又会故态复萌,从而导致管理失效。

2.“包办式”管理

有些管理者虽然能温和地实施管理,但在管理过程中却过多地包揽,代替学生思考。他们把学生视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娃,让学生总是扮演着被抱着走、搀着走的角色,而他们则充当凡事均劳心的“保姆”。班级的大多事务均由班主任亲自布置和处理,校长的指导思想亦要求教师跟班到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而只要学生甘心听从摆布。如此“包办式”管理,一来令教师精力牵扯过大,以致心力交瘁,二来又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体性的培养,造成学生依赖、被动的消极个性,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则成为谨小慎微、唯命是从、毫无主见的“应声虫”,这将难以适应今后竞争多变的社会。

3.“片面式”管理

有的教育者意识到应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但仅满足于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上,忽视对大多数个体自我管理的培养,强调通过集体互律实现个人互律,但对个人自律未作明确的要求。于是一旦学生个体不服从集体或某些干部的管理,或某些集体或干部未发挥自身的管理功效时,个人自律就成为一句空话。教育不能只着眼于“管”学生,不能管得太多太死,而应引导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而大学生管理应突出学生为主体,它应是一个启发、诱导、训练、培养、疏导的过程,而并非一个压制包揽的过程。

三、学生自我教育存在自身的特点及问题

(一)学生自身的优势特点为自我教育提供了条件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想像力丰富,爱好广泛,有大量的需求,渴望得到充分的满足。处于成长期学生,可塑性很强,这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生理方面的基础,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出现独立性、自尊性、成人感、自我意识增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自我教育也正反映了学生这些特点的内在要求。

(二)学生自我教育仍不能忽视的问题

虽然学生具有了以上优势特点,为自我教育的实施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和思想工作者绝不能掉以轻心,忽视学生仍存在的问题。只有认真分析,有的放矢,才能进一步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起到引领作用。

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措施

自我教育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因此,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学生自我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借助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在思想上、行为上给他们以精心指导,努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最终才能促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是学校应把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纳入教育计划之中从学习、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自治、自理的能力,并把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之中。

二是设立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的指导能力。专业教师可对学生生活、交往、心理疑难等问题进行指导。通过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促进学生主体性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从而形成学生自我指导的能力。同时,辅导学生个体形成健全的自信和协调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如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个人的优点,培养其自我分析能力,学会接受自己,悦纳自己等,都对其形成健全的自信和协调的自我概念颇有益处。

三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动机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就越容易接受教师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通过不断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动机,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强不息的“自信心”。

四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知力和判断力,参与道德实践,增强自我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发展和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力不失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是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发挥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方面的引导作用。建立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主动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道德能力管理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道德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