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差异化教学

2019-10-15 09:49玉桂松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能力

玉桂松

《小学数学课程标》指出:“义务教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数学这一基本理念,不同孩子的学习目标、教师的评价标准应因人而异,不能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应该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只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孩子凸显其个性,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一、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数学课堂打好基础

王夫之论诗时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句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对同一个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领悟和应用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这就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这一存在的规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予以尊重,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成长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不相同,给他们造成的行为习惯也不同。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反之,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和孩子沟通远远不够,甚至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家庭因素引起孩子的差异。智力方面的差异,在我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的有机结合。由于学生在记忆力、理解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力、专注程度、观察能力等上有区别。因此,学生在接受外界知识的时候,也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作为教师,服务的过象就是学生,教为学服务,要想服务到位,还得教师想办法让数学适应学生,首先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出发,制定出多元、多层次的具体目标,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成功标准。

二、分层次合作交流中融合学生的差异,达到数学课堂的整体性

虽然说应尊重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但并不是学生与众不同的思想就不需要理会,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交流的求同存异中,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仅仅是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生身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学习对象的特征,构建数学知识的框架。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可做如下安排:

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其负责长方形硬纸片的剪切和张贴;对于做事比较认真的学生,可以让其对圆柱体和长方体进行测量,得到相关的数据之后交给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对于字写得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其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工作;具有很强表达能力的学生,可以让其展示和讲解整个制作过程以及成果;整个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让各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分析与交流。

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其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得不同特点和性格的学生都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差异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纵观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都是书面作业,练习题的第几题到第几题,是书本例题的翻版,整齐划一。而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A层学生知识掌握得较好,这些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反复机械式的,没什么乐趣可言:B层学生拖拖拉拉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而C层学生则是出现抄袭现象,或者就干脆不交,他们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既然学生客观存在差异性,我就尝试在学生中实行差异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感受各自作业带来的愉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作业的差异化

数学作业是起着巩固知识的作用,我们不能淡化学生的基础,所以些必要的基础题还是需要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的。但这一练习并非要求一致,同样体现出差异性。平时的课堂作业基本上是书本中的练一练和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课前我们对这些练习进行研究分美,为课堂中学生的作业布置作好准备,大多练一练的第一题都是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让C层学生去做,B层学生选择下面其中几题做,A层学生选择当中一题,再补充一些课外的拓展题。

(二)课外作业的差异化

传统教学中布置课外作业基本上是”一刀切”的现象,而“一刀切”往往无法顾及学生的各层需求,被动地做着千篇一律的机械性作业,兴趣无从谈起,所以作业的设计应该从多层次和多维度来考虑,根据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做作业的能力来设计。

由此可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作业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有效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四、差异化评价,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就得采取具有差异性的评价。差异评价主要是个性化评价,旨在“揚长”而不是揭短”,尽可能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势,及时进行强化,克服习惯的结果性评价、成绩评定或逆向评价的方式,差异化评价可以多形式、多方法。例如自评、互评、组长评、师评、师生共同评等方法进行,并辅以作业展览,某种新颖方法利用该生的姓名命名等形式。也可以用“等级+简语”式的评价方法,如“良+字迹工整=优” “良+独立完成作业=优”。 这种评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差异评价旨在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的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有助于提升班级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督促优等生不断努力学习,保持领先,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能力
快来写作业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作业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