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活在体育课堂里

2019-10-15 09:49王学明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幸福体育情感

王学明

传统中小学体育教学采用简单粗暴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阻障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致使不少学生对体育课丧失了兴趣。体育作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以来,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更是把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及达标情况作为衡量优差生的重要条件,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情绪的变化和体验。“幸福,是人生最伟大的事!”如果能把“幸福”融入体育课堂,让我们的孩子们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阳光下尽情奔跑、挥洒汗水,不仅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松、自由和愉快,获得阳光、健康、愉悦的心理体验,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幸福”体育正是在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引领下焕发新的活力。

一、“幸福”体育的内涵

“幸福”体育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正确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以获得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愉悦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幸福”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愉悦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幸福”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二、“幸福”体育的特点

1.学生的有效学习

“幸福”体育是一个有着愉悦体验的学习过程。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消退。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幸福”体育教学,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智慧而艺术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进行学习,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根据学生的身心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自主发展

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身体素质的增强。“幸福”体育认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幸福”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在“幸福”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体育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3.学生的情感超越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更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幸福”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的同时,也要求学生的运动技能在主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三、“幸福”体育教学策略

“幸福”体育是一种适用于任何学段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教学策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具体教学策略也不尽相同。对于中小学体育课堂而言,“幸福”体育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学习本身就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需要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去支撑,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大都源于教师的调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比如教师富有情感的组织体育课堂教学,或对所授内容精巧设计等,都对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有良好的作用。“你无法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体育教师应以愉悦的心情走进每一堂课。师生见面即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是一片灿和煦的阳光,学生自然会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平等、真诚。教师应该以慈母严父般的感情对待学生,关爱而不放纵,严峻而不冷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力求倾注真挚、流露关爱,教师内心丰富的情感不是学生心中的“晴雨表”,而是体育教师良好的素养。

2.时时关注学生,进行师生情感的碰撞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察言观色”,判断学生的情绪。人的情感是丰富的,情绪的变化也是“阴晴不定”,因此体育教师要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情感动态,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情绪变化并加以适时引导。

3.建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体育教学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长,对相同教学内容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要求,都会逐步提升。难度的逐步增加,会让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甚至会让部分学生出现畏惧感、自卑感。新课改要求“以人为本,全面锻炼学生身心”。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当然,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4.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在贯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不能一成不变,要常换常“新”,要基本做到每节課有新内容、新法子、新收获。常用的手段有“变”“换”和“改”。如喊口令,可由教师吹哨子做,也可由学生喊、师生轮呼口令做等。再如对于同样的教材内容“跑”,可以在场地中间螺旋跑,可以呈蛇形跑,可以绕着固定的器材做交叉跑等,设计安排路线要有新颖性;如果几次下来他们就出现心理疲倦了,那就让他们进行小型的比赛,从教法手段的多样化,来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才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体育兴趣。

5.适时评价,触发学生成就感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学生积极向上,表现不错的学生会更加充满自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避免学生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中。评价学生应从体能、知识、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因为体育课不仅是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也是对学生身心的锻炼。

总之,体育就是运动,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健康的身心,运动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幸福”的过程,只有把体育教学和“幸福”感更好地融为一体,才能让体育课堂和体育锻炼成为真正的“幸福”体育。

猜你喜欢
幸福体育情感
情感
台上
我们的“体育梦”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为了“幸福”的母亲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