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挫后沉迷网络怎么办

2019-10-15 09:49吴桂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雯顶嘴网吧

吴桂玲

故事:你就是没有努力

六年级的小雯一贯学习成绩好,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但最近我却发现她上课走神,目光呆滞,昨天晚上竞然还接到了她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小雯与她妈妈顶嘴后居然离家出走了, 9点多钟了还未回家,她妈妈急得不行,只好向作为班主任的我求救来了,我先安慰了她几句,寻思着打电话给小雯最好的朋友莹莹,莹莹透露,说小雯最近经常到一家网吧玩游戏。果然,我和小雯的父母在那家网吧找到了小雯,可是小雯死活不肯跟父母回家,我看到这情景,知道事情急不得,便对她父母说,把小雯交给我吧,那晚,我把小雯带回了我家。

因平时,我与孩子们经常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他们也愿意与我亲近,把我当成大姐姐。故不用我询问,小雯便向我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这学期的期中考试小雯的成绩下降了,家长一心“望女成凤”,本就对独生女寄于厚望,如今更如临大敌,对小雯展开一系列教育、监督、提醒,搞得小雯心绪不宁,小雯很烦,但是想到下次考好点,妈妈就不再唠叨了,于是,忍耐下来。万万没想到,中段后的单元考试并未有多大进步。妈妈更不满意了,对她说:“你看看,考试一点进步都没有,说明你没有努力,你就是不想好好学习!”小雯觉得冤枉,一气之下,迷上了上网玩游戏。而昨晚小雯又因学习的事与妈妈顶嘴后,拂袖而去,去泡网吧了。

小雯是这样解释对家长的无情的:我知道我离家出走他们会着急,但是您知道吗?我要在家里呆着,他们能够把我唠叨得想自杀。我做得多好,他们都不满足,总是逼着我学习,我烦透了!孩子的言外之意是:我进入网络是家长逼迫的结果。

我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及时地与家长进行了沟通。我告诉家长,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情绪较易失控,希望家长多与孩子交流,不要对孩子的事情做武断性的决策,尽量以商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即使商量失败,但也可增进感情,有利于以后问题的沟通。我了解到雯雯家长经常的错误做法是,当问题没有解决时,就会大动肝火,阻断了感情的沟通,也失去了今后解决问题的机会。我告诉雯雯家长,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要帮助她人格独立,对孩子的期望不能过高,当孩子有了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帮助孩子慢慢改掉缺点的同时,也建立了自信。

在家长的配合下, 一段时间后,那个热爱学习,开朗活泼的小雯终于回来了。

反思:走进孩子的心灵

其实,逃避是人的一种天性,孩子遇到挫折就更容易逃避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也会越来越强,这时,如果总是被家长老师挑毛病,总被要求完美,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止步不前,甚至会对家长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一点道理都听不进去。孩子成长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家長着急纠正,看见什么问题都要批评指正,让孩子感觉自己浑身都是毛病,觉得自己特别笨,挫败感不断摧毁孩子的自信心。毕竟,愈挫愈勇的孩子,已日渐稀少了。

网吧就是孩子的避风港,那里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人念紧箍咒。你打游戏,一周过关也可,一个月过关也可。孩子玩一个游戏两个月都没有过关,也没人笑话他,他可以调节心情,重新再来,他有足够的时间咀嚼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从这一点说,网络游戏的设计比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更符合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不搞拔苗助长。而学习好却不能够很好适应社会的孩子,进入网络后更难回归到社会中来。如果家长不能够及时抓住机会拉住他们,反而继续打击他们,他们就会重新逃回网络中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监督和提醒也可以说是帮助,但是不了解情况的瞎督促就会适得其反,只能招来孩子的反感和厌恶。当孩子遇到挫折,家长要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无助,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并及时的为其提供解决的方法,同时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这时,千万不要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家长无能为力时,要及时请教其他家长,老师或专家,等到问题严重时,再想挽救就晚了。

猜你喜欢
小雯顶嘴网吧
惹祸
让孩子学会“顶嘴”
妈妈的担心
我不是小孩子了,也有自己的想法
神奇的秀逗
明人不说暗话,我就是喜欢你
网吧之死
唇语
个体网吧末日临近
更牛的贺岁攻略 新网吧宝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