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导入艺术

2019-10-15 09:49钟水凤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算式比例小学生

钟水凤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都是指起始阶段的重要性。就教学而言,一节课开始的导入就是显得尤其重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浓郁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对每节课的导入进行一番探索。

一、情境式导入

《数学课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课堂上提倡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可见,如果导入中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以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一方面可以沟通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中学到数学。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学习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中,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进行导入。老师作了几项物品单价的调查,你想了解吗?(教师出示:一块橡皮0.15元、一枝圆珠笔1.50元、一个玩具15.00元、一架小型自行车150.00元)。引导发现这些数中小数点的位置在移动。看了这些物品的价格数,你还想说些什么吗?一起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激趣式导入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就会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妙。

例如在“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可以这样设计: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和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例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样,由“人体比例”激起学生探索“数学比例”的兴趣。学生便会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三、故事式导入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上课伊始,为使学生进入课堂后能很快地安定情绪,全身心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就有必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编制一个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故事情节,以活跃学生气氛,使教学在和谐愉快的探索氛围中进行。

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编拟一个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天氣特别炎热,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四、设奇式导入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均已表明,儿童处于具有好奇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就会不断,不断地去创新和探索大自然和社会现象,不断地得到发展,最后走进科学的殿堂。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如此导入:课前,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三个圆纸片(直径在1-10厘米),课上,让学生任意说出自己准备的圆纸片的直径,教师便脱口说出它的周长,这样一来,学生觉得神奇又有趣都以“好奇”,“神秘”的目光望着老师。这时教师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啊?”学生齐声说:“想”。然后老师顺势说:“其实很简单(说“简单”,全班同学愕然了)。只要你们动手量一量每一个圆形纸片的周长,并算一算它是直径的多少倍,人人都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五、设疑式导入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诱导学生的“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疑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此导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增长技能。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课时,我这样导入:

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什么特征?接着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能被3整除的数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出示13、26、39、113)问: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吗?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一眼就看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不信,谁来试试?生再验证(学生感到老师神了,萌生了非找到此特征不可的念头,激发学生的释疑的决心)。学生心中的悬念激发了他们从另一方面探求新的判断方法的求知欲望和决心,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六、开放式导入

导入开放、过程开放、问题开放。因为开放性的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索活动,获得新奇,独特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导入。

课前,老师每张桌子发五张卡片,分别为“2、3、7、=、-”。

课始,老师请同桌的两位小学生分工合作,一位小学生用这五张卡片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位小学生用笔记下所摆的算式,准备汇报。接着,老师要求小学生把这些算式各自口算出来,并写在本子上,同时想一想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当遇到困难时要找出难点处,力争自己克服,或翻阅课本寻求帮助,也可以同桌合作交流解决。

以上几种导入方法,不能概括所有课的导入,即使是同一内容,导入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总之,导入要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各种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宰“再发现,再创造”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算式比例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猫星人处处都是黄金比例
我是小学生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