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礼仪游戏课初探

2019-10-15 09:49林兰贞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游戏性教育性幼教

林兰贞

所谓“人讲礼仪为先,树讲枝葉为源”,礼仪教育是人生第一课,幼儿园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较之传统的简单说教,游戏是幼儿习得更为有效的方式。为此,幼儿园礼仪游戏课(以下简称“礼仪游戏课”)应运而生,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促成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何为礼仪游戏课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

幼儿园礼仪教育是指幼儿教育工作者根据国家教育目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创设礼仪教育环境,对幼儿传授礼仪知识,引导礼仪行为,使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模仿,逐渐养成良好文明礼貌的习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1]3-6岁幼儿处于礼仪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把握黄金期,采用最恰当的方式对其开展礼仪教育,让幼儿在知礼、懂礼、守礼、施礼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以受益终生。

(二)游戏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主和满足,并保持内在和外在的平衡。中国学者高敬认为,游戏是一种具有内在动机的、儿童自由选择的、以过程为定向的快乐的行为,是儿童天生的活动。《纲要》也提到,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是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因此,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

(三)礼仪游戏课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园礼仪教育中的价值,幼教工作者将游戏活动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在游戏中达到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目的,这样的活动课堂被粗略称之为“幼儿园礼仪游戏课”。礼仪游戏课重习得轻讲授,于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目标,融合礼仪教育内容,使幼儿通过游戏接触、了解、掌握礼仪,并将礼仪付诸于行动。

二、礼仪游戏课的类型

与“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类似,礼仪游戏课中“礼仪”和“游戏”这两个关键要素的原生和衍生关系也难以界定,然而,根据礼仪教育这个活动目标是否为提前预设的,笔者将礼仪游戏课大致分为两大类型。

(一)预设的礼仪游戏课

在此类型的礼仪游戏课中,幼教工作者往往提前预设了礼仪教育目标,选取相宜的经典游戏或设计适合的游戏,运用游戏来传递或巩固某一礼仪教育内容以达成活动目标。

(二)生成的礼仪游戏课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以及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此类型的礼仪游戏课中,游戏的产生往往先于礼仪教育目标的生成。当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闪现礼仪教育点时,幼教工作者及时捕捉,并根据游戏主题的特点,分析判断可能蕴含的礼仪内容,确定与之相匹配的幼儿园礼仪教育目标。

三、有效的礼仪游戏课

顾名思义,在礼仪游戏课中,“礼仪”和“游戏”两个要素,两者缺一不可,且均需具有较大的占比。而如何才算是较为成功有效的礼仪游戏课呢?关键在于对“礼仪”和“游戏”两个要素的精准把控和对两个要素的有机融合。

(一)集教育性和游戏性为一体

有效的礼仪游戏课必须是集教育性和游戏性为一体的,寓教于乐,寓“礼”于“戏”。其中,礼仪教育是目标,游戏是载体;礼仪教育是活动的重要内容,游戏是活动的主要形式。对于礼仪教育目标的设定,既可以是单个主题式的礼仪目标,如赞赏礼仪、进餐礼仪、午睡礼仪等,也可以是复合型的礼仪目标,如生活礼仪、交往礼仪,但关键在于促使目标的达成,此谓之“教育性”。游戏的开展,既包含服务于礼仪教育目标的主题游戏,也包含游戏化语言的运用,关键在于有趣,此谓之“游戏性”。这两大要素,一为内里,一为外壳,只有两者高度统一、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二)合宜的礼仪教育目标

礼仪游戏课的目标制定需要讲究适宜性。以生成的礼仪游戏课为例,在开展区域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建构区的幼儿正在专心致志地建房子,有独自一人盖小房的,有两人因争执积木连地基都还没成型的,有成群结队搭建大皇宫的,此时善于观察的教师发现了礼仪教育的契机,通过稍微引导就可以让幼儿发现交往方面的“同伴合作”礼仪。这比教师通过单纯讲述建筑工人之间如何合作搭建房子、或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视频影像都更为有效。因为合宜的礼仪教育目标下,游戏元素的注入,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幼儿在自己喜爱的游戏中全身心融入,在亲身体验中深切领会同伴合作的礼仪和意义,整个礼仪教育过程变得水到渠成,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但是,不是所有的礼仪教育目标都能通过游戏手段完全达成,也不是所有的礼仪教育内容都适合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如大家最为熟知的基本礼仪中关于坐立行走等仪容仪表仪态方面的礼仪。部分礼仪的内容需要认知课作铺垫,部分礼仪的内容更适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长期渗透。部分礼仪的内容不适合设置为单独的礼仪教育主题,更适合在进行其他礼仪教育的游戏过程中同步实现,成为一个辅助性的二级教育目标,在点滴的积累中“习以为常”,达到巩固。

(三)完整的游戏精神

对于作为游戏主体的幼儿而言,游戏的目标是内在的,为游戏而游戏;而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礼仪游戏课中除了游戏本身还有一个外在的目标——礼仪教育目标。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礼仪游戏课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双重独特功能,这看似矛盾的两方需在协调中取得平衡,那就是“让游戏成为游戏”,确保完整的游戏精神,寻求游戏的内在精神与礼仪教育的融合渗透。

四、结束语

在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道路上,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开启了一扇门。礼仪游戏课正是借力游戏,投其所好,于润物细无声中渗透了幼儿园礼仪教育,让幼儿在融合了教育性与游戏性、发展性与愉悦性的活动中知礼节、尚礼仪。

猜你喜欢
游戏性教育性幼教
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以“游戏性”的方式开展小学美术教学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学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浅析游戏性幼儿舞蹈教育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中职语文游戏性阅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