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覆膜支架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16 06:43王国栋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病房辽宁朝阳12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王国栋 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病房 (辽宁 朝阳 12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脑血管覆膜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0)和观察组(n=10)。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血管覆膜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死率、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脑血管腹膜支架用于脑动脉瘤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机制主要是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该病发病率不是很高,但是其病死率却极高,部分存活下来的患者成为中重度残疾人[1]。开颅手术是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虽然能较好夹闭病灶组织,但是手术创伤较大、风险性较高,导致部分患者远期预后较差。脑血管覆膜支架为新型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在脑动脉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脑血管覆膜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0)和观察组(n=10)。对照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3~63岁,平均(46.1±3.1)岁;Hunt和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1例。观察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23~63岁,平均(45.2±2.9)岁。Hunt和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2例。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通过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行开颅脑动脉夹闭术,以额、颞开颅侧裂入路,完成动脉瘤夹闭,术后给予尼膜同微量泵泵入,降低脑血管痉挛。

观察组:采用脑血管覆膜支架治疗。手术前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口服抗血小板的药物。全麻成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工作角度造影,三维成像后进行具体测量,根据患者靶血管直径和病变部位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支架直径和长度。根据患者体重注射相应剂量的肝素,使患者全身进行肝素化。选择较硬的微导丝,送达到责任动脉远端部位,一定要跨过病变部位。根据微导丝,将覆膜支架放入病变部位,并在两端进行标记。在路径图的指导下,采用压力泵在球囊内达到一定的压力,撑起球囊后抽回,并立刻进行复查造影。手术完毕,给予患者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300mg/d,连续服用3个月,并且患者应终身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或者氯吡格雷75mg/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分别从治愈、死亡、残疾角度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②并发症。记录两组治疗后蛛网膜下腔出血、供血动脉及动脉瘤周围新发梗死、脑积水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死率、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10,n/%)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10,n/%)

3.讨论

脑血管覆膜支架属于血管介入治疗,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内,已经有很多实践证明,该种方式对治疗颅内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2]。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要想彻底得到治疗,需要将病变部位完全消除,使得它能与正常动脉一样,这也是治疗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3]。覆膜支架应用到颅内动脉瘤血管中,使得病变的血管与正常的血管隔离,简单说就是使用覆膜支架为患者重建血液流通的通道,发挥正常的功能[4]。传统的治疗方式达不到预期理想的临床效果,还会造成很多不良反应的出现,尤其是血泡样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传统治疗方法手术难度及风险均极大。而球囊扩张型支架,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和动脉瘤中,该种支架直径小,易于置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式[5]。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死率、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脑血管腹膜支架用于脑动脉瘤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脑血管腹膜支架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脑血管覆膜支架置入后,是人体内的一种异物,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促进血管修复的药物才能够促进其降解,因此如果能开发出带有促进血管修复功能的支架,在未来脑血管瘤等疾病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这也引起了医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研究[6]。

综上所述,将脑血管腹膜支架用于脑动脉瘤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