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案使用的误区分析

2019-10-16 01:32林小英
新课程·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科能力语文教师导学案

林小英

摘 要: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思考如何提升学科教育的质量,分析怎样提升课程教育的成效性,促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导学案是语文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通过导学案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互相帮助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样有助于最终教学成效性的提升。但是语文教师在借助导学案对学生实施课堂教学时出现一些误区,这样就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需要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师;导学案;课堂教学;使用误区;学科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探索,也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革新之前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得到更高层面的能力培养。导学案是语文教师创新知识讲解方式的主要手段,可以转换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探索等方式指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能动性的分析,让学生可以对课程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但是教师在借助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时出现习题化倾向等问题,不利于最终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对此进行分析。

一、导学案的应用出现去语文化的使用误区

语文教师通过导学案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也能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增加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分析的能动性,有着很强的教学应用价值。但是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时出现诸多使用误区,这样就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首先体现在去语文化的使用误区,制约最终教学质量的提升。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科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是具有很强综合性的,需要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课程知识,体现出很强教学应用价值。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借助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时出现使用误区,如导学案设计出现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探索任务比较模糊或者是未能标注重难点课程知识,未能体现出学科教育的价值。

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将文本分割为不同的模块,提出多个思考问题,但是未能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和思考,课堂教学出现表面化的现象。同时,一些语文教师在运用导学案的时候也出现不尊重学生课程基础的问题,没有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削弱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的积极性。

二、语文教师运用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时出现习题化的问题

如果要对导学案质量进行评定的话,应该从导学案设计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以及问题的启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能提升导学案设计的质量。导学案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侧重于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索,能通过思考问题的方式强化班级学生的学科素养。但是语文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将关注力放在习题设计上,通过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回答这些思考问题,但是未能对教学空间进行合理的拓展,只是将一些课内外知识进行拼凑,制约导学案的应用质量。

导学案在题型设计上出现死板的现象,通常是将文字表述作为主要的体现形式,但是忽视其他题型的设计和教学应用。语文教师主要是进行填空题或者是问答题的设计,也进行一些阅读题的设计,但是问题设计比较机械,和生活实际有着很大的距离。这样就不能提升导学案设计的启发性以及创造性,未能将课堂教学的工具性和语文知识所体现出的人文性进行结合,出现断章取义的教学问题。这样就不能通过导学案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实施探索的动力,也很难提升问题设计的指向性。

三、语文教师在导学案设计时出现形式化的使用误区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之前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合作探索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增加他们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而导学案的设计核心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改变之前被动接受课程教育的状态,对课程知识实施主动性的探索和应用分析,更好地符合课堂改革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但是通过对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语文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出现形式化的问题,缺乏对学生开展科学的课堂评价,制约最终的教学质量。虽然教师设计了很多问题,课堂教学比较活跃,但是学生未能真正成为教学核心,主体性未能实现很好的提升,影响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科能力的培养效果。

导学案是语文教师创新知识讲解方式的主要手段,可以转换师生之间的关系,但是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課堂教学时出现诸多使用误区,未能体现出导学案的应用价值,需要对这些使用误区进行分析。如导学案的应用出现去语文化的使用误区,语文教师运用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时出现习题化的问题,同时在导学案设计时出现形式化的使用误区。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分析如何避免出现这些使用误区,提升导学案的教学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小英.导学案设计在小学语文自学课型中的有效运用: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万年牢》为例[J].快乐阅读,2016(20):94-95.

[2]汪克胜,张邦业.导学案助力“减负”突围:换个角度为语文学习减负[J].新课程导学,2015(3):25.

[3]钟燕霞.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中的应用:以“‘魅力中国节综合性学习”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7):141-144.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语文教师导学案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