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R-2类肝硬化相关结节的MRI纵向观察分析

2019-10-18 01:31张学琴缪小芬姜吉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征象沉积肝硬化

邢 飞 张学琴 张 涛 缪小芬 姜吉锋 陆 健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LI-RADS)是目前规范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影像诊断、分级及处理的标准[1]。根据HCC的可能性概率,LI-RADS将肝脏结节进行诊断分级,共5个类别,其中LR-2类为良性可能大,在肝硬化背景下主要为一些再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RN)和异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这些病灶因内含弥漫性的铁沉积,统称为铁沉积结节(siderotic nodule,SN)[2],基本为良性,但一项Meta分析显示约16%的LR-2类结节为HCC[3],提示仍有极少数具有向典型HCC转变的风险[4]。因此,本研究初步整理LR-2类铁沉积结节随访资料,围绕影像、LI-RADS分类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预后转归,为临床后续管理提供参考。

方 法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的诊断标准;②首次MRI评价为LR-2类肝硬化相关结节;③在影像科进行过至少1次肝脏MRI随访复查;④随访期间未进行过活检、手术等。排除标准:①治疗后复查的病例;②MRI图像质量不佳,不能用于评价分析。最终,47例患者105个病灶纳入本研究随访观察中,其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39~77岁,中位年龄56岁;29例为单发病灶,18例为多发病灶(2~9个/例)。

2.检查设备及参数

所有患者进行肝脏MRI常规平扫、DWI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2次扫描方法和参数一致。采用美国 GE 1.5 T HDE或荷兰 Philips 3.0 T超导多源发射MR 机,8或16通道腹部线圈。MRI常规平扫序列包括同、反相位T1WI、脂肪抑制T2WI和DWI。横轴面双回波T1WI序列参数:TR 250.00ms,TE 4.50ms, 层 厚 5.0mm, 层 间距1.0mm,矩阵256×160;横轴面T2WI脂肪抑制序列参数:TR 2 000.00ms,TE 90.00ms,层厚5.0mm,层间距 1.0mm,矩阵 256×160;DWI参数:TR 5 000.00ms,TE 55.00ms,扫描范围、定位层厚及层间距与T2WI一致,b值800s/mm2,矩阵128×160。动态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剂量0.2ml/kg,注射流率3ml/s,179个病灶)或 Gd-EOB-DTPA(剂量 0.1ml/kg,注射流率 1.0~1.5ml/s,31个病灶),然后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动态增强扫描,TR 5.1ms(1.5 T)或 2.8ms(3.0 T),TE 2.3ms(1.5 T)或 1.4ms(3.0 T),层厚 5.0mm,层间距 2.0mm,矩阵 224×192。Gd-DTPA-MRI增强扫描延迟19~22s、55~60s和180s分别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Gd-EOB-MRI增强扫描延迟180s、20min分别为过渡期、肝胆期。

3.图像分析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的首诊、随访均由2名接受过LI-RADS(2018版)分类标准培训的高年资MRI诊断医师共同分析,并达成一致意见。LR-2类肝硬化相关结节评判标准:需同时满足长径<20 mm、无HCC的主要征象、无LR-M病变特征、没有支持恶性的次要征象(如T2高信号、扩散受限、含脂、肝胆期图像呈低信号等)或良恶性次要征象相抵。记录随访时长、动态影像改变,然后根据病灶演变情况进行分类调整(上调、不变、下调)。病灶分析时需注意:①多次复查的患者,参照最后一次复查结果;②铁沉积演变情况在T2WI上进行评估;③避免选择动脉期、DWI序列测量病灶长径;④行Gd-EOB-DTPA增强扫描的病灶,廓清征象要求在门静脉期评判。

4.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 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LR-2类肝硬化相关结节12、24、36个月进展至LR≥4的累积发生率。

结 果

47例(105个病灶)肝硬化患者随访1~8次,平均数为2.8次,随访时长12.0~56.3个月,平均20.5个月。随访期间,5个病灶演变为可能或明确的HCC,详见表1。4个上调至LR-5,1个上调至LR-4,其中3个病灶首先呈现铁沉积减少、T2WI信号的增高,然后再出现富血供转变的演变过程(图1),2个病灶这两种征象同时出现(图2);3个上调至LR-3,78个保持不变,19个下调至LR-1。LR-2类结节进展至LR≥4的累积发生率为4.8%,其中12、24、36个月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5.2%、7.7%(图3)。

图1 男,55岁,慢性乙肝患者。A.肝S8显示一均质SN(白箭),T2WI呈均匀低信号,长径18mm; B.T1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各期与肝实质同步,首诊评分为LR-2; C.27.3个月后,T2WI上病灶内见结节状稍高信号(白箭),为不均质SN,病灶长径未变,强化同前,评分为LR-3; D.51.9个月后,病灶T2WI上呈高信号(白箭),病灶增大,长径为24mm; E.动脉期非环状强化; F.延迟期显示 “廓清”及“包膜”征象,评分为LR-5。

表1 进展为LR-4/LR-5的随访时间、影像改变及分类调整情况(n=5)

图3 肝硬化背景下LR-2类结节进展至LR≥4累积发生率的Kaplan-Meier曲线,累积发生率为4.8%,其中12、24、36个月发生率分别为 0、5.2%、7.7%。

讨 论

2011年美国放射学会(Amec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发布了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LIRADS),旨在规范HCC影像诊断,2018年颁布了最新版本[1]。根据HCC的可能性概率,LI-RADS将肝脏病变分为5个类别。其中,LR-2类良性可能大病变包括囊肿、血管瘤、灌注异常、肝脂肪沉积或肝岛、肥大性假肿块、融合性纤维化、局灶性瘢痕,基于影像表现考虑为良性病灶,但没有100%的信心,LR-1、LR-2都可以,没有恶性特征的边界清晰结节主要依据病灶典型程度、阅读者的经验;如果有征象提示结节是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或肝腺瘤(HCA),它们通常分类为LR-3,也可分类为LR-2,但不应分类为LR-1。

而在肝硬化背景下,LR-2类病变,主要是一些再生结节(RN)和异型增生结节(DN),它们病灶内均可出现弥漫性的铁沉积,RN直径多在0.3~1cm,DN通常超过lcm,统称为铁沉积结节(SN)。LI-RADS中 LR-2类肝硬化相关SN评价标准为,长径<20 mm的实性结节、结节显示清晰(与背景硬化结节相比),并且需同时满足无HCC的主要征象、无LR-M病变特征、没有支持恶性的次要征象或良恶性次要征象相抵,在影像上表现为T1高信号、T2或T2*均匀低信号、铁沉积和/或肝胆期呈高信号[1]。

Hong等研究中LR-2类结节进展为LR-5/-M的累积发生率为5%(2/43),其中3、6、12、24个月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6%、6%,所有病灶恶变均发生在1年内[3];而本研究中近4%(4/105)的LR-2类SN最终转归为明确的HCC,其中12、24、36个月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3%、6%,均在1年以后,最长时间为51.9个月,这种差异可能与Hong等[4]研究中2个恶变的LR-2结节存在支持恶性的次要征象,首次应分类为LR-3有关。Tanabe等研究的所有LR-2类病变分类均未出现上调,恶变率为0[5]。临床研究结果表明HCC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多步骤进展的癌变病理过程[6],SN癌变后,病灶内部铁沉积减少(铁廓清)可能是早期征象之一,表现为铁沉积背景下的乏铁灶[7];同时,结节中血供也会发生相应转变,主要体现在门静脉血供的逐步减少或消失,异常动脉血供的增加[8]。影像上也会出现相应地改变,本研究中3个恶变病灶首先呈现内部铁沉积的逐渐减少,T2WI上由等、低信号逐步向稍高信号转变,最后出现动脉期血供增加,T2WI高信号是富血供恶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为3.572)[9],LI-RADS分类上也从最初LR-2逐步过渡到LR-3,最终恶变为LR-4或更高。

LR-2类结节恶变率低,因此,LI-RADS推荐LR-2结节每隔6个月进行常规监测。影像学定期随访是观察病灶动态变化的最佳选择,Gd-EOBDTPA作为一种新型肝胆特异性对比剂,在肝硬化结节监测上,尤其部分病灶(如SN)恶变早期不具有典型征象时,可以提供重要影像依据,提高LIRADS分级准确性。

当然,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①本研究主要针对LR-2类肝硬化相关SN进行回顾性分析,未纳入LR-2类其他病变,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②需继续扩充LR-2类SN恶变的样本量,总结演变规律;③大多数病灶最终无病理组织学诊断,不能定性,但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纵向观察研究病变自然转归,不影响最终结果;④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目前评估铁沉积最敏感的序列[10],这一技术今后有待应用于本研究中。

总之,本研究约4.8%的LR-2类肝硬化相关SN转归为可能或确定的HCC,恶变率低,推荐每隔6个月进行常规监测,当病灶出现铁廓清、T2WI上由等、低信号逐步向稍高信号转变及动脉血供明显增加时,则要高度提示癌变。

猜你喜欢
征象沉积肝硬化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选择性电沉积方法用于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钴和镍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Gallium-incorporated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