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以净化灵魂

2019-10-18 02:13巴山夜雨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莫斯批斗哈特

巴山夜雨

贾植芳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由于天生傲骨,贾植芳一生曾经四进监狱,加上改造时间,前后达25年之久。

第四次从监狱出来以后,贾植芳被押回复旦大学,在校印刷厂接受“监督劳动”。几天后,一群年轻人声称要对“反革命分子”进行教育。然后,贾植芳被他们押着到处接受批斗,复旦大学的一个年轻教师,冲上批斗台,揪着贾植芳的头发,用不堪入耳的语言揭发他的“罪行”。

1980年,贾植芳被判“无罪”,很快他被恢复教授职称。有一年,贾植芳参加学术委员会職称评定工作。当年带头“揭发”、“批斗”贾植芳等人的那位复旦大学教师正好参加职称评审,大部分评委都给他投了反对票,贾植芳却诚恳地为该老师求情,说那时他还年轻,既然他现在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就应该通过。事后,贾植芳的同事跟他表达自己的不解,贾植芳说:“历史是残酷的,只有使人格变得美好,才能抗衡历史的残酷。”

莫斯·哈特是美国著名戏剧家和电影剧作家,他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的贫民窟,哈特在卖报纸、擦皮鞋甚至沿街乞讨的间隙却坚持自学。一天晚上,哈特正在房间里看书,门被猛然撞开。为首的彪形大汉厉声呵斥:“这里被征用了,你们赶紧滚出去。”此后,哈特居住的贫民窟开始兴建厂房,他们一家流离失所。

17岁时,哈特开始写作,以军火商征地为题材创作的《浮生若梦》获得普利策戏剧奖。1938年该剧被改编成电影,获奥斯卡金像奖。剧中哈特褒扬了作为美国精神支柱的乐天主义,并揭示了更深刻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支持和欣赏,才是真正的温暖。

有记者非常疑惑:“您历经磨难,居无定所,何以写出如此正能量的剧本?”哈特回答:“一个人镇定地承受苦难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了。”

◎萤火小语:所谓患难见真情,在苦难面前,人的本性展现得更为彻底。有的人在苦难中顺流而下,变得堕落沉沦;有的人,诸如文章中的贾植芳、莫斯·哈特,还有我们熟知的沈从文、黄永玉、杨绛等大家,他们在磨难中逆流而上,净化自我,在人生的低谷处反而活得更通透、更仁慈。

◎文题延伸:灵魂的美;善良是一盏灯;温暖……

(檬男摘自《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9年第7期)

猜你喜欢
莫斯批斗哈特
“批斗式”夫妻让孩子更焦虑
追忆无冕之王 斯特林·莫斯爵士
批评不是“批斗”
大家来听音乐会
德国版“007” 半个世纪的双面人生
替老师挨斗很光荣
船王挑选接班人
“批斗”大会
导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