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害羞当问题

2019-10-18 08:04马志国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外孙姥爷小朋友

马志国

因为妈妈要工作,悠悠断奶后就由奶奶在老家照看。每个周末,爸爸妈妈都会回家看孩子。一开始,悠悠见到妈妈就扑过去抱抱。但上个周末,妈妈回奶奶家看悠悠的时候,悠悠突然害羞了,她抱住奶奶躲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恢复了亲密关系。妈妈有点疑惑:怎么回事?以前从来不是这样的呀!

什么是害羞

害羞通常指因胆怯、怕生或怕被人嘲笑而心中不安,也可称作难为情。用心理学来解释,就是人对相关刺激的心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害羞并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它是后天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反应。所以,我们总是说“懂得害羞了”“知道害羞了”。害羞,是心灵成长的必然经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害羞为孩子日后形成羞耻心奠定了心理基础。正如知道害怕是形成敬畏心的心理基础一样。

那么,孩子到多大才懂得了害羞呢?具体的年龄,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具体内容而异。比如,有些孩子很小的时候,见到陌生人就觉得害羞,而有些孩子可能要晚一点才有这种反应。再如,对人多场合的害羞,大多数孩子可能很小就知道了,而对性的害羞则可能要等到长大一些才体会到。不过,一个共性的特征是,总是要到了一定的年龄,一个时间点,孩子才会出现害羞。所以说,害羞是心灵成长的一个节点,是一种成长。

但是有些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容易害羞,是不是就不好了?也不一定,有研究结果显示,害羞的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得更为努力。一位叫卡甘的研究者说:根据我们的研究,托马斯·埃利奥特无疑就是个害羞的人,但他的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害羞的心理对策

但是,今天我们似乎普遍陷入一个误区:对孩子的害羞不点赞,不接纳,不允许,甚至嫉恶如仇,把害羞当成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敌人。我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你看,人家电视里的小朋友一点不害羞,你怎么总是这样害羞?许多家长用尽心思,来防治孩子的害羞问题。这实在是没必要的。那么,面对孩子的害羞,我们应该怎么办?

害羞是正常的心理体验:顺其自然

孩子出现害羞的反应,他自己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这跟他们感到困了,感到饿了没有什么两样,都是正常的体验。

但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害羞就担忧:“怎么办呢,我们孩子特别害羞。”或者是斥责:“碰到熟人为什么不打招呼,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知道吗?”家长面对害羞时的担忧、焦虑、斥责等负面反应,都会强化害羞,都会让原本不是问题的害羞成了问题。这在心理学上叫作“标签效应”。所以,当孩子出现害羞反应时,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顺其自然,忽略,接纳,然后再巧加引导。

如何引导:制造氛围,不露痕迹,无形化解

一次,我和小外孙玩演节目的游戏。小外孙想表演但又有点害羞:姥爷,你先给我报幕吧。于是,我就积极投入角色:小朋友们,大家好,下面由欢欢小朋友表演节目,大家鼓掌欢迎。说完,我热烈鼓掌制造气氛。气氛有了,小外孙忘了害羞,生动活泼地表演了节目。而且,一发不可收,随后开始像模像样地报幕:下面由姥爷表演節目。而且,到了晚上,爸爸妈妈姥姥在场的时候,小外孙又和我兴致勃勃玩起这样的游戏,全然没有了害羞的影子。

但是,不管怎样引导,我们都不能也不该企图消灭孩子的害羞。该害羞的时候,就让孩子害羞吧。知道害羞,孩子会成长得更健康。

猜你喜欢
外孙姥爷小朋友
小外孙助我取稿费
肩膀上的爱
不同寻常的暑假
我想你了!姥爷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回归童心近禅境
爷孙网络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