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对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019-10-19 10:09姚战琪
改革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

姚战琪

内容提要:使用中介效应检验法,系统考察了我国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就业效应和资本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而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技术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东部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均显著,而中西部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该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服务业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

中图分类号:F7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 (2019)01-0054-10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严峻挑战。在服务业开放背景下研讨如何提升我国产业结构,需要深入剖析服务业开放通过何种渠道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并分析服务业开放通过何种渠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虽然服务贸易进口由于替代效应而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但与其他学者不同,本文使用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代替服务贸易进口变量。我国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通过人力资本培育发挥作用。人力资本培育是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技术溢出的关键,服务贸易进口通过技术溢出显著提升我国就业技能水平,同时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又通过就业效应显著促进我国产业结構升级。吕延方、宇超逸、王冬认为,虽然从短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口会抑制就业,但从长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口能够通过推动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行业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就业增长[1]。因此,从长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口存在显著的就业效应。据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服务贸易开放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贸易开放能显著提升一国技术水平,对该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可显著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服务贸易进口通过技术效应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陈启斐、刘志彪基于47个国家的服务贸易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服务贸易进口的研发溢出显著提升东道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的改善上[2]。沈鸿、顾乃华认为,无论从服务贸易数量的角度还是服务业对外开放政策的角度,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陈吴、吴雯发现,我国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获得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也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获得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促进我国技术进步[4]。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开放可促进该国提高技术水平,有助于加快该国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据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2:服务贸易进口可以通过技术效应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服务贸易具有显著的资本积累效应,一国进口能显著促进国外资本的进入,弥补一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口。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通过进出口贸易实现资本积累,从而促进该国产业结构升级[5]。高昙发现,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与资本存量呈现很强的相关性,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因此,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存在资本效应,据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3:服务贸易进口可以通过资本效应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服务贸易进口显著影响我国出口贸易,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通过出口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外商投资流入也与服务贸易进口紧密关联。贸易伙伴国的进口便利化等因素显著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同时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进口贸易对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因此服务贸易进口效应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存在显著的贸易效应。据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4:服务贸易进口可以通过促进出口贸易的方式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二、样本选择、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

本文使用中介效应检验法,通过构建Sobel检验法来检验中介效应是否显著。在中介效应方程中,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但表现为直接影响被解释变量,而且也通过若干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被解释变量,即中介变量是联系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纽带。本文建立以下中介效应模型:

其中α为随机扰动项,control为控制变量,inst为产业结构升级变量,SLmp为通过服务业进口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M为中介变量,本文中介变量包括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就业效应、贸易效应、资本效应、技术效应。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反映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两个方面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二)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使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计算各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变量(INSTl),使用以下方法计算反映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

即对三次产业

所占比重qj进行加权求和,并按三次产业层次高低依次赋权。inst2值越大,该地区结构层系数越大,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高。其中i=1,2,3;n表示产业部门,q表示产业j占比。

2,核心解释变量

使用以下方法计算我国各省份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

hcz为各省份人均人力资本。使用Barro等(2009)的方法计算i省t时期的人力资本存量:hczit=6t各省份小学比重+9{初中比重+12*高中比重+16*大专及以上比重,各省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比重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lrengdp为各省份劳动生产率的对数。rdp为各省份人均研发资本存量。

4,中介变量

本文选择以下中介变量,分别反映服务业开放的就业效应、技术效应、资本效应、贸易效应。中介变量主要有四个,分别是:(1)各省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我国服务业贸易具有显著的就业效应,不但不断增加的服务贸易进口促进就业增加,而且服务业开放也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促进就业不断增长,本文选择各省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来衡量。(2)各省份技术效率。当前各省份服务业开放显著推动我国技术效率提升,同时技术效率在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择Techch技术变动指数作为各省份技术效率,即使用DEA方法计算各省份不同时期技术进步水平。(3)各省份投资。本文使用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额占该省份GDP的比重来衡量。(4)各省份出口。本文使用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出口总额的各省份出口额的对数来衡量。

(三)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含义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5-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Wind数据库和商务部网站,本文样本为30个省(区、市),不包括西藏,本文数据均采取Sta-ta13.0进行处理。

三、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2(下页)为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模型1、模型3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回归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变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技术溢出变量的估计系数分别为3.67、27.66,并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2、模型4分別为加入通过服务业FDI获得的技术溢出、人均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人均研发资本存量等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显示,我国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变量的估计系数分别为4.48和22.45,并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同时加入控制变量后的模型2和模型4中的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未有太大波动。我国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我国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比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次之。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服务贸易进口能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断提升,但由于体制性因素、技术因素、劳动力因素和金融因素,国内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缓慢,抑制了我国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的步伐。

在本文选择的控制变量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中,通过服务业FDI获得的技术溢出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均为负,这表明FDI进入我国服务业带来的技术溢出并不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外商投资进入我国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既存在后向关联效应又存在前向关联效应,外商投资对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显著为负,由此可见,外商投资进入我国并不能促进我国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各省份人均人力资本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人力资本快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各省份劳动生产率显著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显著为负。此外,我国人均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正。

(二)服务业开放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3(下页)和表4为分别考虑服务业开放的就业效应和贸易效应时,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从表3的模型5、模型6和模型7的检验结果可看到,我国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检验显著,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服务业开放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检验。可以看到,模型7的Sobel检验、Goodman Testl检验、Goodman Test2检验均显著,中介效应比例为27 .03%。模型7说明我国服务业开放具有显著的就业效应。我国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显著促进我国就业增长,这表明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因此,服务业开放借助了就业效应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假设1得到验证。国内其他研究成果也研究了服务贸易就业效应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7],但他们没有研究服务贸易通过何种渠道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从模型8、模型9和模型10的检验结果可看到,在考虑服务业开放的贸易效应时,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效应检验显著。模型10说明我国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我国出口增长,我国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显著促进我国出口增长。但模型9的中介效应比例仅为11.61%,并且模型10的Sobel检验、Goodman Testl检验、Goodman Test2检验不显著。因此,我国服务业开放通过出口增长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较为有限,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形相符。当前我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艰巨任务,而出口产品的结构和方式较为单一,出口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限。

表4为使用资本效应和技术效应等中介变量后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模型13说明我国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模型13的检验结果可看到,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检验显著,并且模型13的Sobel检验、Goodman Testl检验、Goodman Test2检验也显著,中介效应比例为21.83%,假设3得到验证。因此,我国服务业开放通过资本效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因为我国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低效率的服务业企业对资本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制造业,因此我国服务业开放可以间接通过服务贸易活动实现资本积累,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

模型15说明我国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技术效率增长,我国技术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我国服务业开放对各省份技术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从模型15的检验结果可看到,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效应比例仅为5.27%,因此我国服务业开放通过技术效率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有限。这是因为,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而服务业具有较低的技术效率,在服务业对外开放进程中,服务业对我国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需求不断增长,不断增长的服务业开放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而不是减少了对我国劳动力和资本的需求。

模型17和模型18分别将就业效应、贸易效应、资本效应、技术效应所有中介变量加入回归方程,从估计结果可看到,加入所有中介变量后,我国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系数分别为2.68、14.64,与我国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中的影响系数(分别为4.48、22.45)相比明显下降,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可以通过就业效应、贸易效应、资本效应、技术效应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进一步分析

(一)各地区服务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表5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服务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从表5的估计结果可看到,东部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对该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次之。东北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也显著,但该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该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显著,但不能显著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西部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也显著,但该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也阻碍了该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同时可看到,中部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二)内生性检验

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而可能存在内生性的问题,这会影响方程的可靠性。为了进行内生性检验,本文首先对通过服务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两个变量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发现虽然通过服务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格兰杰)因,但是产业结构升级不是通过服务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变动的Granger(格兰杰)因,即通过服务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在工具变量的选择上,将下一期的通过服务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作为当期通过服务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的控制变量,此方法符合工具变量的选择原则。第一,通过服务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通常具有良好的延续性,这意味着通过服务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的当期值与后一期值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第二,未来通过服务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很难影响当期的产业结构升级。为了防止出现过度识别的问题,本文选择的有效工具变量个数应不少于内生解释变量个数,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对选择的工具变量进行过度识别检验,考察本文选择的工具变量是否均为外生,检验结果接受所有工具变量均外生的原假设,因此,本文选择的通过服务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变量的滞后1期到滞后3期均为外生变量。我们使用Anderson LM统计量在一定程度上验证是否存在弱工具变量。检验结果发现,本文选择的工具变量与解释变量显著相关。弱工具性检验结果发现,模型27、模型28、模型29、模型30的Cragg-Donald Wald F检验均至少通过了5%的临界值,Cragg-Donald Wald F检验值均显著大于5%的Stock-Yogo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存在内生性问题。

(三)稳健性检验

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被解释变量,将通过服务业FDI获得的技术溢出、人均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人均研发资本存量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7(下页)所示。检验发现,多数变量的估计值未发生显著性改变,说明本文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引入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就业效应、贸易效应、资本效应、技术效应作为中介变量,系统考察了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技术溢出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存在促进作用。相较而言,通过服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次之。第二,服务业对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检验均显著,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大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效应。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通过就业效应、贸易效应、资本效应、技术效应等方式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和资本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但技术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存在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第三,东部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也显著,但阻碍了该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

基于上述结论,为更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应以不断促进服务贸易與货物贸易的互动发展为核心,以大力推动货物贸易随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升级和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国际贸易的引领作用为两大车轮,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第二,制定政策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步伐,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三,制定政策消除外商投资障碍,促进我国不断提高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潜入程度,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提升我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第四,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但此结论是从服务业就业效应的视角来研究服务业对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而得出的。也应看到,并不是服务业各行业的进口都能促进就业,仅有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能促进就业增长,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会产生负的就业增长效应,因此在大力推动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增长的同时,应关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进口对我国就业的负面影响,保障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和该行业的就业稳步增长。第五,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任重道远,本文选择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来计算各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变量,但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不能过分强调服务业而忽视第二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占比快速提升,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外部市场对我国工业产品的需求萎缩、满足高质量需求的我国高端工业品的有效供给不足也是促进我国服务业占比快速提升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作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成绩。第二产业占比在短期内快速下降,很可能是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支撑不足引致的。因此,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不能仅仅从数量指标上看进步,还应该大力发挥服务业对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延方,宇超逸,王冬,服务贸易如何影响就业——行业产出与技术效率双重视角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7 (4):145-160.

[2]陈启斐,刘志彪,进口服务贸易、技术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47个国家双边服务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15(10):1-21.

[3]沈鸿,顾乃华,服务贸易开放能否提高制造业生产率[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 (3):72- 81,

[4]陈吴,吴雯,中国OFDI国别差异与母国技术进步[J].科学学研究,2016(1):49-56.

[5]蔡海亚,徐盈之,贸易开放是否影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 (10):3-22.

6]高昙,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7(12):31-33.

[7]李杨,张鹏举,黄宁,中国服务业开放对服务就业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5(6):80-90.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
西部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实证研究
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必然性和作用”的逻辑思考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金融集聚对区域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