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运用论证式教学策略进行思维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9-10-20 08:00高婧娟
中学生物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

高婧娟

摘 要 在生物课堂中运用论证教学策略,针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学会表达等,实现了教师教“思维”、学生学“思维”,促进了学生形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论证式教学 思维教学 生物学教学

1 论证式教学策略与思维教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文化基础中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应具有科学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学会表达。当今社会,信息快速传播,知识快速增长,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帮助学生应对社会的发展。思维的培养需要借助知识的载体,课堂是传播知识提升思维的主要阵地,因此生物课堂应该以思维教学为主。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学会表达呢?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StephenE .Toulmin提出的论证模型(图1)包括寻找资料提出主张、寻找论据辩驳主张、修正和完善主张三个基本步骤,让学生像科学家和演说家一样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能直观地体验呼气和吸气时胸腔的变化,通过数据测量呼气和吸气时胸围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容易理解。但是,学生通常以为主动吸气造成胸腔体积增大,呼气造成胸腔体积减小。这是学生前概念中错误的部分,需要教师予以纠正,是本节课的难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探究、主动寻找资料,主动纠正前概念,是学习本节课的突破口。运用论证式教学策略可以凸显知识主线,促进学生思考,完善科学思维。

3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论证式教学策略应用

目前,常见的论证式教学策略有四个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观点,提出质疑,辩驳观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节中,学生需要感知呼气和吸气时的生活经验,提出初步的主张,经过科学的演示实验和体验,修正主张中错误的部分,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概念。具体阐述如下。

3.1 对吸气与呼气时胸腔体积变化的探索

教师提出问题:呼气和吸气时,胸廓横向有什么变化?

教师提供材料1并组织学生感受: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可以感觉到你的肋骨在向哪里运动吗?再深深地呼气,你又会感觉到你的肋骨向哪里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变大;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支持这一主张?学生测量胸围差并得出结论:吸气时胸围增大,呼气时胸围减小。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体积的变化吗?

教师提供阅读材料2并组织学生感受:把手放在腹部,你可以感受到吸气时腹部膨大,呼气时腹部缩小吗?这是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主张: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肌顶端向下,胸腔体积变大;呼气时,肋骨向下向里运动,膈肌顶端回升,胸腔体积变小。

图2为探究吸气呼气时胸腔体积变化的教学流程。

3.2 对吸气呼气时胸腔体积变化因果关系的探索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主张,提出质疑:是胸腔容积增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时胸腔容积增大?

反驳证据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分析胸腔体积变化与呼气和吸气的因果关系。

演示实验:如图3玻璃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一只手拿着模型,另一只手向上推橡皮膜,再放松橡皮膜,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和橡皮膜位置的变换。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看得出:向上推动橡皮膜时,气球体积变小,再放松橡皮膜时,气球体积变大。这样从而分析得出:膈肌收缩下降,胸腔上下径变大,胸腔体积变大,吸气;膈肌舒张顶端回升,胸腔上下径减小,胸腔体积减小,呼气。

反驳证据2:学生课前使用材料矿泉水瓶、吸管、气球,胶水等,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图4)模拟胸廓的横向变化与呼气和吸气的关系,小组展示發言。

学生进行展示并讨论得出:肋骨间肌肉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胸腔体积变大,吸气;肋骨间肌肉舒张,肋骨向下向里,胸腔体积减小,呼气。

教师引导学生修正主张:胸腔容积增大导致吸气,胸腔容积减小导致呼气。详细表述为肋骨间肌肉收缩,肋骨向上向外,前后左右增大,膈肌收缩下降,胸腔上下径变大,胸腔体积变大,吸气。肋骨间肌肉舒张,肋骨向下向里,前后左右减小,膈肌舒张顶端回升,胸腔上下径减小,胸腔体积减小,呼气。

图5是探究吸气呼气时胸腔体积变化因果关系的教学流程。

4 论证式教学应用的反思

4.1 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好的问题是探究的开始,关系到探究的价值。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辨别材料呈现的主要问题,避免了盲目性,掌握提问能力。

4.2 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采用论证式教学,引导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辩驳:我的主张是什么?如何提出?有没有特例?如果有是什么?这是一个有依据、有逻辑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思维的碰撞、主动学习,在寻找证据和说服同伴的过程中思维逐渐严谨.提高了批判性思维。

4.3 学会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以小组或个人为组织形式,学生能为小组或个人发表观点进行辩驳,为支持或辩驳主张主动寻找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可以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会思维。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
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