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现状

2019-10-20 13:41顾倩
商情 2019年43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顾倩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俄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高校承载着培养优秀外语人才的使命和任务,本文通过探究吉林省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现状,来进一步阐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旨为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提供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培养模式 俄语人才

一、引言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出访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该倡议的提出至今5年多的时间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70多份合作文件。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经济带三条路线中,其中有两条与俄语有关,一条为中国北部经蒙古国和俄罗斯进入欧洲,一条是中国西部经中亚通向欧洲。在丝路经济带沿线中,与俄语有关的国家有十多个,其中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2019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此外,中亚地区也有广泛的俄语基础,显然,随着一带一路”建议的不断深入以及中俄两国在各领域合作的不断加强高素质俄语人才需求是不言而喻的。

二、新时期吉林省区域优势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对内蒙古、黑吉辽的定位是: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吉林省是丝路经济带沿线重要省份,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东北亚区域的核心区域,吉林不断打通向欧洲和太平洋伸展的陆海新通道,吉林省正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此外,鉴于我省毗邻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的独特的地理位置,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国际性区域性博览会“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吉林省长春已成功举办多界,俄罗斯已经成为吉林省境外投资的最大国别。拥有丰富的能源、农业、森林、旅游等资源优势的吉林省是中国主要对俄贸易省区中增速最快的地区,发展多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高校俄语专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根据吉林省的区域特点,培养高素质、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要的俄语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首要任务。

三、吉林省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高校的俄语人才培养历史悠久。目前,全国共有26个省市,140多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且俄语专业的开设地域性特征明显,大体上是北多南少,还有部分区域,例如西南还存在盲点。东北三省借助地域优势是俄语专业开设最多的区域,达到40多所,其中吉林省开设俄语的院校达到13所(含二级学院)。笔者对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长春工业大学等10余所吉林省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从在校生人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方向、专业特色以及合作办学和实习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来看,吉林省高校俄语专业人数大致在100-200多之间(其中包含硕士生和博士生);从师资力量来看,100%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多数高校中籍教师全部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博士生比例有待提高。此外,各高校为培养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如: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18年开设波兰语专业,波兰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中,使用人口约4800万,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说波兰语。在专业特色方面,许多高校开设了“外语+专业”的特色课程,例如,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开设了“俄语+旅游”,“俄语+经贸”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发挥师范院校的优长,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俄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俄语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俄语语言知识、言语技能、交际能力并掌握一定俄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及外向型外语专门人才;长春理工大学依托理工学科优势开设了科技俄语课程;长春光华学院除了开设经贸俄语课程外,还开设了国际邮轮服务专业和高端旅游服务课程。各高校对俄合作办学都具有各自特色,办学形式为2+2,或者2+1+1等多种形式,长春师范大学与俄罗斯高校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了语言实践能力。虽然各高校在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特色、实习基地建设单一以及在线课程建设比例偏低等几个方面:

1.专业特色不明显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俄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将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方向。通过问卷调查,各学校的专业特色主要集中在“俄语+旅游”、“俄语+经贸”等课程设置上,趋同化、同质化严重,且旅游俄语、经贸俄语所开设的课程通常为一两门,没有形成完善的贯穿整个四年本科教育的专业体系中,无法形成会俄语,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俄语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發展战略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且要根据高校的自身定位来科学规划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无法与时俱进的俄语专业在新形势下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对新时期俄语人才的需求。新时期俄语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建设的合作重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五通”的关键是需要会语言、精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包括复合型语言人才)。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显现出非通用语人才的巨大缺口。中亚五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作为与这些国家有着传统友好和合作关系的中国,现阶段培养既通晓俄语,又通晓非通用语的人才既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又是大势所趋。2017年《“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指出,国家语言能力建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建议启动国家“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工程,着力增强语言实力,建设语言强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家语言能力提出了新的紧迫需求,需要大量复语人才。着力培养“一带一路”复合型语言人才。鼓励高校合理有序、错位互补地开设“一带一路”相关语言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对“俄语+x语种”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认为现阶段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土库曼语等七种语言之一的复语模式。目前,俄语学院所有七个语种已全部开设。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撤销俄语系,成立了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目前该学院开设了8个语言专业,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相信这些院校复语专业的开设也会为省内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范式。

2017年《“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同时指出,加强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加快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近年来,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国家年”、“媒体年”以及“青年友好交流年”等等一系列活动,中俄两国人文交流不断深入,在俄罗斯出现了“汉语热”的现象,并且俄罗斯将汉语纳入了高考,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逐年增加。由此可见,“俄语+对外汉语”专业也是高校俄语专业特色建设的方向之一。此外,“俄语+金融、法律、旅游、电子商务、经济、石油、新闻、农学”等都是国家目前急需的复合型俄语人才。

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全面深入,基础阶段俄语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国内多个省市陆续有中学开设俄语课程,包括黑龙江、山东、内蒙古、河南、河北、陕西、新疆等地,这些中学俄语师资力量的缺口为俄语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机会,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等省属师范类院校可以加强师范职业技能教育,形成俄语+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特色,为基础阶段俄语教育输送俄语教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物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俄语人才不单需要有扎实的语言交际能力,还需要具有对国家和区域政治、经济、地理、民族、文化等各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区域国别研究现已成高校俄语专业的发展方向,许多高校也开始积极探索区域国别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

吉林省各高校可以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定位形成具有区域和战略优势的专业特色。

2、实习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通过问卷调查,部分高校采用自主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通过自主实习,大多数学生不能在实习实践环节得到语言锻炼。另一种现象是,学校虽然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但绝大多数高校俄语专业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酒店和旅游公司,实习基地过于单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校内人才培养的有效补充手段,高校可以打通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经验积累,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开辟对口实习基地。学校多与外企、政府相关部门、翻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等创办实习实训基地,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加强“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双赢,最终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在线课程建设比例不高

俄语在线课程建设在所调研的学校中比例不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外语教学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网络辅助教学。高校对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提高外語教学效率。

结语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吉林省高校俄语专业需根据各学校特点,结合国家及地方需求探索符合国家建设需求、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解放思想,主动求变,突出特色,勇于创新,兼顾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才能培养新型的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俄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友义,“一带一路”和中国翻译——变革指向应用的方向 [J],《上海翻译》,2017(3)。

[2]姜雅明,李迎迎,以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特色专业发展——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俄语教学》,2015(3)。

[3]刘利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J],《中国俄语教学》 2015年(3)。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