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的名义

2019-10-20 09:26李振
青春 2019年8期
关键词:青春校园文学

李振

王蒙、张贤亮、高晓声、韩少功、刘心武、北岛、顾城、严歌苓、池莉、王安忆、范小青、叶兆言、苏童……40年的《青春》伴随并见证了几代作家的成长,“青年写,青年读”的宗旨让《青春》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批又一批青年文学道路的开启。2019年,《青春》杂志大幅度改版,新增“在场写作”“异能界”“青春剧构”“作业本”“写作课”“高校文学社团联盟”等栏目,在“新锐、包容、多元”的文学旗帜下,大力扶持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文学创作,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校园文学的活力,看到了青春与创造的共鸣。

“在场写作”以现实题材短篇小说为主,叶杨莉的《鹰夏线》、惠子的《昨夜》、马安宁的《疾病隐喻者》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青年视野中的世事与人心。《鹰夏线》在小亚、林桂燕不断交错的人生脉络中书写着不同时代的女性在情感、身体、心灵归属与安身之地中的挣扎和沉默。林桂燕本是矿长夫人,这也就意味着富足的生活、新潮的装扮以及周围女性明里的热络与暗中的议论。但是,长辈们微妙的关系并不妨碍小亚与桂燕阿姨亲近,当成年人的秘密与小亚发生关联时,她“察觉到某种重建,重建后的世界有着雨后的气息,那种气息既新鲜也腥鲜”。离婚、丧子、情人远走,林桂燕的人生变故同时伴随着麦远矿的荒芜,而这一切又映照着小亚的成长轨迹。当林桂燕和小亚调不离的父母成为麦远矿最后的留守者,当桂燕阿姨的秘密在成年小亚的生活中重现,故乡、感情、那些已然失去的未来和正在展开的未来又将于何处安放?小说对微妙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准确的把握,特别是林桂燕丧子之后对女人们如何“把同情摆在桌上,把知足打包带走”的描写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人心隐秘的柔软与狡黠。《鹰夏线》把一个女人生活的甘苦与产业、时代的变迁以及两代人冥冥之中的关联妥帖地安置在有限的篇幅中,显示着作者对时间、记忆、现实乃至命运的属于青年的理解与文学想象。惠子的《昨夜》有着非常典型的校园印迹。来自不同学校,有着不同境遇的四个女生因为学术会议共处一室,而让这种关系进一步深化的是有关爱情的话题。不得不承认,校园背景让这篇小说更易实现情感逻辑上的自洽,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因其细微的差异而呈现出有效的力量。小说写出了校园生活普遍的“难题”,这些源自青春经验、常常仅属于校园的忧愁也以单纯而富有诗性的方式证明着“故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命运了”。不管《昨夜》对青春经验的依赖,还是《疾病隐喻者》流露出的“翻译腔”,这些作品在反映出大学生写作某种共通局限的同时,也充分展现出校园作家以小说的方式来打开并讲述现实的努力与收获。而那些不足与缺欠亦是属于青春的,从这个角度讲,它恰恰让人看到了文学生长的必然过程,一个不免生涩的、青春的开始。

“作业本”更是明确了“习作”的身份。从各高校目前的专业设置看,一方面是“创意写作”专业的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是中文学科内部曾作为基础课的“文学写作”的削减和没落。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自发而来的“作业”倒更显难能可贵。高桑的《你们在找什么》是一篇完成度很高的作品,对情节、人物以及整体气氛的拿捏显得游刃有余。小说从老友韩斯特的告别宴会开始,穿插进断断续续的校园记忆:诗歌、大学、校园诗人、女生、理想主义……这些元素足以构成一篇老套而又文艺腔十足的校园小说,但在《你们在找什么》里,高桑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处理的可能。时间的切换补全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理想生活”,也让那些司空见惯的元素在这个前提下催生出一种陌生感。小说带有明显的戏谑与讽刺的口吻,对那种“校园理想主義”不屑一顾,但它又包含着某种隐隐的迟疑,毕竟“我”和韩斯特共享了一段漫长的、见证青春与理想主义的时间——它在讲述故事,也在进行着“你们在找什么”的追问。现代派或先锋文学的痕迹在高桑的创作中十分明显,但他在判断和书写中的迟疑又常常将小说拉回到一个极具现实性的场域,这也就让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始终稳稳地被掌控于现实的最边缘,荒诞却不离奇,不动声色又满是解构意味的语调也促成了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贾想的《远景》有着很强的现实感和针对性,我们能够发觉作者带着十分明确的问题意识在进行写作。小说以乡村少年六毛进京做群演为主线,牵出了小眼儿和老五两个有着类似处境却各怀心事的北漂青年。在三个微小场景的切换中,写出的既是六毛独特的、微妙的经验与心理,又是一个群体及至一个行业的来路、现状与充满未知的远景。作者没有因为人物特定的身份而去设定夸张的或概念性的矛盾冲突,反在细碎、斗嘴打趣式的情节中使人物语言、行为与内心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所在环境之间形成了某种克制又不乏能量的张力,让幽暗处闪过一丝微光。小说语言短促,有着难得的果断,质朴中不时流露些许俏皮,让对话紧密贴合着小说人物各自的经历和心境,在呈现一种群体境遇的同时又让每个人物的面孔变得清晰可见。刘美君在《抛硬币》中给出了所谓理性世界之外的另一种算法。大学生莫语怀着期待又像带着“政治任务”到另一座城市与恋人相见,而三枚硬币以“正面”与“反面”分别呈现了一次旅行的三个阶段、三种时间和三种空间的不同可能。小说的写法显然带有过于强烈的设计感和学院气,但在简单的片断式场景切换里试图发现人生的运行规则或证明规则的不可发现——以有意识的虚构去抵达写作者有关世界的认识——不仅是这篇习作,甚至对绝大多数刚刚开始的校园中的文学演练来说,这种努力本身就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

“异能界”展现了大学生创作中类型小说的蓬勃生机,悬疑、科幻、穿越带着时代与校园的气息让人获得了十分奇妙的阅读体验。七月的《细胞驯练师》中,退学、失业、一心求死的少年在海妖的帮助下获得了超能力,可以让细胞改变形态,甚至成为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但是,贪婪与自负让他沉溺于超能力带来的欢呼、掌声和少女们的崇拜,却把与海妖的约定抛之脑后。事实上,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不过是海妖和山神的一个赌局,“赌你们这些寻死之人是不是真的放下了一切”。虽然小说的结尾来得稍显突兀,也不免带有一些说教的味道,但它试图在脑洞大开的细胞重组与普遍的人性之间建立起某种富有文学意义的关系,因而使小说产生了强烈的寓言性。唐凯欣的《开到荼蘼之一卷薄饼》写下的是穿越时空的爱情。一个美男子如何得以长生不老?曾经热恋的两个“人”如何在近一个世纪后重现当日的温存?这一切都在猫精和她的九条命里成为可能。当然,小说写作决不仅仅是为虚构寻找逻辑证据,它要显示出审美的决断和文学的气象。《开到荼蘼之一卷薄饼》既有唯美的个人情趣,又有历史洪流中的民族大义,它继承了志怪小说在故事曲折婉转、气氛渲染以及天马行空般想象与虚构的文学经验,将世事轮回变成了着眼当下的心灵感悟。因此,在穿越的文学时尚之外,这还是一次对中国文学传统满怀深情的致敬。

相比其他栏目对单个作家作品的关注,“高校文学社团联盟”更强调高校文学创作的团体色彩,正如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同人写作历来是我们呈现文学脉络、讲述一个时代文学样貌的重要视角。大学生的文学创作普遍而又隐秘,它往往被当作业余爱好、个人隐私以致最终化为“抽屉文学”,但文学社团的存在虽然不可能使所有的校园写作者浮出水面,却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公开、交流、共同成长的可能,也常常从文体或创作路途上不断塑造着一个群体的创作风格。中山大学《后院》工作室的作品仿佛都带着一种阴郁鬼魅的诱惑力。《铜像魔》扑朔迷离的故事中,几乎每个人的身份都值得怀疑,是他杀还是自杀,动机何在,种种疑问最终都要从铜像制作者的密室中找寻答案。《一个梦》里金牌销售常常梦到那只为了搞定客户被开颅食脑的猴子,而那只猴子最后又活生生地站在他的面前,就像他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更有趣的是,金牌销售也有他的“密室”,一沓沓的奖金被铺在床单下面,“那是他最好的朋友啊,甚至是爱人,怎么能把它们关进囚牢一般的银行呢”。扬州大学透红亭文学社历史悠久,从本次刊发的一组作品来看,似乎对时间的往复交错情有独钟。《落日》有着强烈的未来意识,当《刑法》出现“时空条例”,当死者可以选择复活并间接掌控凶手的命运,时间、空间、正义与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格子衬衫》回到了现实,多年前情窦初开却欲言又止的芝子和家明在同学聚会上再次重缝,无论过去还是当下,那些被说的和被听到的,被呈现和被想象的,始终都处在一种微妙又尴尬的错位中。未来与现在、幻想与现实、触摸生死与把握爱情,这让两篇小说对时空往复和复杂逻辑的书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9年《青春》杂志的改版与新栏目设置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扶持大学生创作和发现校园作家、文学新人方面。大学生作为文学创作的一股新鲜力量,大学校园作为青春文学的重要的生发地,使《青春》办刊方向的调整与多元化意义重大。事实上,这一切已经从改版之后的《青春》得到了印证,在一系列新人、新作中,我们看到了大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对时代、自我的讲述,对未来的想象以及对写作本身的探索,我们同时也收获了惊喜,收获了不一样视野和对文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文学之于青年的意义,也证明了青年之于文学的意义。

(本文系“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资助工程”成果)

编辑:张元

猜你喜欢
青春校园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我与文学三十年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