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鼻子“臭”

2019-10-20 04:25李万春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19年8期
关键词:引申为习俗气味

李万春

图1、图2是“三臭之不食”的“臭”字,后来写作“嗅”,就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图1是甲骨文,由图3“自”和图4“犬”两部分组成。图3“自”是“鼻”的本字,是个象形字,后来借用作表示“自己”的“自”,才加声符“畀”,成为形声字。

“臭”的字形反映出古代早已有畜养犬的习俗。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我国古代养犬很早,甲骨卜辞中多见用犬做牲的记载,如“口于多介父犬”“贞于父甲口犬”“口于父丁百犬”。卜辞中还有掌田猎的官职名叫犬的,职责是发现野兽向殷王报告,如“在盂犬告又鹿王田”。《周礼·秋官司寇》有“犬人”之职,负责管理祭祀用的犬。

其他典籍中也多见有关犬的记载。如《左传·宣公二年》:“(赵)盾日:‘弃人用犬,虽猛何为!”《列子·说符》:“杨朱之弟日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狗与犬意思相同,常常通用,若细加分别,则大的叫犬,幼小的叫狗。

在很多农村,因为狗可以看家护院,看护庄稼,至今还有畜狗的习俗。很多少数民族还有不少关于狗的神奇传说。如傈僳族认为世上的五谷种子是狗历尽干辛万苦飞到天宫中要来的,所以过年时,先要把年食各舀一勺喂狗,然后人才吃。纳西族也有类似传说和习俗。景颇族认为狗从太阳出来的地方来时,尾巴上附有谷种,因而人们才会种水稻。每年新米节,景颇族吃新米饭时,都要先喂狗。

这些都说明古代早有畜狗的习俗。先民对狗的灵敏嗅觉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才能以“犬”“自”会意,造出表示用嗅覺辨别气味的“臭”字,这一意义后来写作“嗅”。由辨别气味引申为名词,泛指一切气味。如《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又如《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味酸,其臭膻。”这些意义读作xiù。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秽恶之气,与“香”相对,读作chòu。再引申为形容词,令人厌恶的,低劣的,如“摆臭架子”“臭球”,又引申为副词,狠狠地,如“臭骂一顿”。

(选自《汉字与民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版。有改动)

猜你喜欢
引申为习俗气味
兔死狗烹
高原往事
气味图书馆
神奇汉字
好浓的煤气味
这个“气味”不简单
一起来说流行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