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物报道分析研究

2019-10-20 17:54胡雅妮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人民日报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逐渐发展,“公民记者”孕育而生,这也影响着媒体环境的迅速变化,媒介所展现的运动健儿的形象已经脱离了传统单一的“竞技者”,而是有思想、有个性、有自我情感的运动员。

本文基于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以国家运动员的形象为基础,选择权威媒体《人民日报》的新媒体平台,以最近一届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为案例样本,研究其对我国运动员的形象塑造和人物报道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里约奥运会;人物报道

一、多角度进行人物报道,构建运动员的媒介形象,打造体育明星。

第一,传统的人物报道模式:致敬传奇、鼓励新秀和关怀失利选手。

在奥运赛场上有很多传奇人物,他们征战多届奥运会,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成为大众所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在对人物进行报道时,致敬传奇人物成为了其报道的一大特色。比如中国女排乘风破浪时隔12年再次夺得世界冠军,《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在报道之中对其不吝赞美之词。尤其像郎平、朱婷这样的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更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象征着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也被《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称作是“一种精神气,一种中国力量”。此外,“泳坛飞鱼”菲尔普斯在此次奥运会中收获了他的第23块奥运金牌,《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用较大篇幅对菲尔普斯的夺冠经历进行了一系列报道。

除了金牌得主和知名老将,在本届奥运会中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后起之秀。“白马王子”华天取得马术世界第八的成绩,填补了中国在马术项目上的空白;徐嘉余勇夺100米仰泳亚军,成为游泳项目上的又一大进步。虽然他们都没有获得冠军,但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是中国在该项目上的巨大的突破,《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在报道时也大肆夸赞和鼓励。

在对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进行肯定的同时,《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也对一些因为特殊原因而失利的选手给予了关怀。徐莉佳因无故被取消三轮成绩而无缘帆船比赛冠军,《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立即发长文《挫折不过是前行的盔甲》来表达安慰,为每一位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喝彩。

第二,重视非赛事报道,关注赛场之外的运动员。

回望里约奥运会,其中热度最高、“圈粉”无数的中国运动员当属“洪荒少女”傅园慧了。她在接受采访时由于情绪激动而被做成表情包,这也正使得“泥石流少女”火爆网络,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同时,奥运会上令人瞩目的跳水情侣,秦凯在何姿比赛后求婚,《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及时送去了祝福,而且还专门派记者采访了秦凯的父母,并发文《听秦凯父母为你讲述:一段心照不宣的秦何恋》,向大众展示了运动员的生活,拉近了运动员与大众的距离。而乒乓球男单世界冠军马龙在赛后自创的“马龙式比心”在《人民日报》报道之后,网友们直呼马龙“可爱”,其后网上也掀起了一波模仿马龙比心的热潮。

《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通过这种“体娱结合”的方式,打破了其以往对奥运赛事或是运动员严肃刻板的报道范式,把运动员从赛场上直接推到了观众面前,展示了他们真实的生活化的一面,从而增强了运动员的亲和力。

二、挖掘个性鲜明的运动员代表,改变国际看法。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中涌现出了一批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运动员,《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抓住了这个契机,改变了媒体报道的言语范式,对其中有着突出表现的运动员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比如鬼马精灵、个性活泼的傅园慧就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连续发文《洪荒少女红了:谁说中国人不懂运动的快乐》和《“洪荒之力”波及全球 外媒盛赞傅园慧“最可爱选手”》,向大众展示了运动与快乐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外媒对我国运动员的固有印象。

对运动员人物刻画角度的改变,是媒体环境的进步,也是媒体的特色,《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从人物本身出发,挖掘其特质与个性,使中国运动员的形象“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逐渐改变了外界对中国运动员的刻板看法,中国运动员并不是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传统训练、格式化的赛场表现和千篇一律的采访发言。

三、将竞技实力作为国家实力的代表进行宣传,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对运动员本身而言,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个人形象,也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的形象塑造与宣传中,对运动员形象的塑造有运动员明星化、体育娱乐化的倾向。例如,对“洪荒少女”傅园慧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中国运动员自身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运动的乐趣,推动了全民健身热。这样的形象建构代表了一个大国对竞技体育的热情,以及追求全民快乐运动的精神。

还有,《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在《奥运最后的林李大战:一生的对手 永远的朋友》、《林丹和李宗伟:了不起的相约 最伟大的对手》等报道中,从林李两人的成名经历、历次赛场交手的回顾,再到两人深厚友谊的种种描写表现了我国运动健将对对手的尊重,以及对体育精神的追求,展现了大国开放包容的体育精神。

此外,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其顽强优异的表现最终夺冠让人印象深刻。《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在《五星红旗我为你拼搏》一文之中用运动员和教练的视角和口吻来描述艰苦卓绝的女排比赛,巧妙地将竞技体育精神和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情怀相结合,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热烈的感情,颇具感染力,读者内心也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还有本届奥运会唯一单人出战大项的马术选手华天,一个放弃英国国籍为中国而战的华人,虽败犹荣。《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对他们做了大量的报道,将运动员的个人或集体荣誉与爱国主义情怀相结合,在一定层面上宣扬了竞技体育不断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奥运健儿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意识。

四、结论

在里约奥运会上,《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对人物报道的模式和策略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在人物报道的选题特色上呈现出选择多元化、案例广泛化的特征。报道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赛事报道层面,还对体育人物本身及其身边相关人物进行报道,不仅丰富了报道内容,也完整地刻画了体育人物形象,对运动员形象的塑造也在呈现运动员明星化,体育娱乐化的趋势。这样的报道方式更贴近大众的视野,增加了报道内容的趣味性,还能让更多的国民关注奧运赛事与奥运人物,让运动员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逐渐改变外界对传统竞技体育和奥运人物的看法。中国运动员的形象既有坚忍不拔为国争光的一面,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自我情感。

《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时刻牢记自身的责任和职能,让奥运赛场成为最好的宣传平台。它精准的抓住了运动员表现出来的优秀精神品质,在报道的过程中,将个人成绩和团队荣誉相结合、将竞技实力同国家实力相结合、将理想追求与家国情怀相结合,取得了极好的宣传教化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欢.《人民日报》里约奥运会报道的框架分析[J].东南传播,2017(07):152-154.

[2]  刘伟.纸媒与网媒的体育新闻报道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7.

[3]  葛艳明,米珊.论体育赛事报道中竞技性与娱乐性的均衡[J].传媒,2018(11):62-63.

作者简介:胡雅妮,1987年4月出生,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猜你喜欢
新媒体平台人民日报
高校学生管理中新媒体平台的创新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三、四线城市台如何打造品牌移动新闻客户端
关于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