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动画艺术消费

2019-10-20 17:54余果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

摘要: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的社会文化变迁中产生了艺术生产、艺术消费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各种产品成为被消费的对象,动画消费就作为艺术文化消费的一种逐渐走向大众化、通俗化的审美趋势。本文就来浅析一下动画艺术消费在大众化语境下的发展。

关键词:大众文化;符号消费;动画艺术

一、大众文化与动画文化

当社会转型进入后工业化社会,资本活动极速扩张、科学技术大大提高、生产力高速发达,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科技的变革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使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文化传播的物化载体从传统的书籍、广播电视转向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移动传媒等新型传播媒介。以往为少数精英阶层所掌握的文化解读符码能力转移到了普通大众身上。哲学家奥尔特加在其编写的《民众的反抗》一书中,将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称为“大众文化”。“简单地说,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主要以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感性愉悦、并融入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态……是当代通俗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商业文化的复合体。”

动画艺术作为大众文化的子类型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不过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动画仍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动画因其独特的动势、表演、音乐等视听化的符号语言,可以突破语言和国界的界限,让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不同阶层的人民引起共情,同享这种娱乐性艺术。

艺术的媒介化趋向是技术对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表现。动画在被观看的同时,不仅能够将视听化的信息展示给观众,还能将其所承载的文化思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者,所以动画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媒介。《猫和老鼠》动画片中大猫常被身型娇小的鼠捉弄,这明显与现实世界的情况不符,但这种反现实的艺术处理恰恰满足了观众希望弱者凭借智慧战胜强者的同情心理。而在美式幽默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其中蕴含的乐观面对世界并追求自由的美国精神和美国梦也走进了观众内心。与美国动画的风格特征不同,日本动画唯美写实、充满东方人文精神之美。《幽灵公主》中日本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秒速五厘米》中飘落满地的樱花与寂寥的背影照映出“物哀”之美,《千与千寻》中极具日本特色的妖怪文化等等无不深深印烙在观众的文化记忆里。

二、新媒体时代下动画艺术的发展

出现于电影艺术之后的动画艺术是技术和艺术双重作用的产物。新媒体技术的变革让动画艺术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传统动画的制作过程繁复,一般在画纸上绘制。按照通常一拍二即一秒画面画十二图的动画绘制方式,一部时长三分钟的动画短片就需要制作者画两千多张图,由此可以想象出一部动画长片背后,动画制作人付出的辛劳。所以传统的动画制作耗时长、成本高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绘图软件的发明和应用迎来了无纸动画时代。几乎所有的动画制作工序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甚至一个人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部代表个人风格的动画短片。三维技术在动画领域更是加速了动画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动画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动画制作周期大大缩短,还降低了动画制作成本,更拓展了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这使得动画消费大众化成为可能。动画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和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而逐步走向成熟。

新媒体时代下,动画的制作和传播变得简单和快捷。普通大众通过并不复杂的动画制作软件和传播软件创作和传播动画,这无疑促使动画艺术审美朝着通俗化、大众化的审美方向发展。动画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再是单纯由专门的人员在电视、影院播放影视动画,而是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比如科普动画可以形象有趣地传播科学知识、综艺节目里的小动画可以使节目氛围更加轻松、医疗动画可以让患者和医学生更加了解手术的原理和过程等等。总而言之,动画的产业价值已经波及到了各行各业,形成动画产业的“泛”影响。

三、消费社会中的动画艺术消费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解放了劳动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于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激增。动画消费就是众多消费活动中的一种。

在鲍德里亚所论述的消费社会中,物品已然成为象征性符号。“商品的价值是以他们所带来的声誉以及他们展示社会地位与权利的方式来衡量的”。在当下由各类符号堆积的消费社会中,消费不单纯是指向物的实用价值,更多地向物背后隐含的身份、地位、品味等符号意义倾斜。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超越了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转向了文化优越感。在这个以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中,商品的文化符号价值或者说是品牌价值、形象价值带来的心理满足是消费者非常在意的。在这种情境之下,动画的创作传播被贴上了消费符号的标签,成了可供多次或一次性消费的商品。

动画艺术最初被归类为电影艺术之下,在观看方式上也被要求和观看电影一样,只能在电影院进行观赏。那时影片的种类少、时间固定,观众的观看自由度不大。电视媒体的发展给了观众一些选择的权利,但是也仅限于由国家广播电视台引进的少数动画片。直到新媒体出现后,观众不再受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挑选自己想看的动画类型。动画消费在新媒体时期得到空前发展。

现如今,动画产业已經走出了动画文本生产的单一赢利模式,依靠动画IP宣传和再赢利是当下动画产业赢利的重要模式。动画公司在打造出动画明星形象后,往往就创造了相应的动画符号,利用这个动画符号与产品结合,让产品和对这个IP符号有充分认知的目标人群产生共情并引导受众对IP符号产生的共情转移到产品上来,实现消费行为。受众对于动画衍生品的消费是动画产业盈利的重要来源,甚至超过了动画播放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2016年夏天迪士尼落地上海,据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2017年度财报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第一个完整运营财年就获得了运营收入。所以说,动画衍生品消费已经成为动画艺术消费的重要一环。

跟随全球化浪潮而来的不只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还有文化的全球化。动画艺术自身的娱乐性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在全世界传播,转而体现出其流行性,动画艺术的流行性和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使动画艺术褪去了其神秘性和神圣性。动画艺术不再是只供精英阶层在电影院欣赏的高雅艺术,普通大众都可以在各式传播媒介上观看甚至制作、传播,动画消费的权利大众化。但是动画艺术消费的大众化可能导致动画消费的低质化甚至是低俗化等不良现象出现。在商品经济下,市场是调节供需的一双“看不见的手”。为了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增加消费,市场可能会迎合教育水平较低的消费集体娱乐和休闲需求,这样一来,就可能将广大公众导向一种低质化的审美趣味。以中国为例,中国动画消费制度非常不完善,各类动画产品都占据动画消费市场一角。从动画文本方面来说,充斥成人化娱乐的内容能够吸引成人的目光,但是在动画观看等级制度并未严格实施的中国,这些成人化内容的动画可能会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

[3]  康尔.《艺术原理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余果,1994年8月出生,女,湖南常德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动画艺术。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探析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一起审审题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概述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民生新闻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繁荣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