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研究

2019-10-20 17:54吴诚辉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准则上市公司

吴诚辉

摘要:在我国会计准逐年不断完善修订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新趋势,本文将关注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之一——会计准则。本文在构建盈余管理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了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一方面,会计准则通过制定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则,有力地限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会计准则不能完全消除盈余管理,甚至可能导致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盈余管理行为又反过来诱发了市场会计信息危机,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然而,由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存在,相关利益集团出于自身利益,通过政治手段施加压力,一般表现为对会计准则的规定游说压力,使得会计准则不能完全中立。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计准则

一、研究背景

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管理者必须提交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财务报告,以便与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由于控制管理者可能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计准则可以为双方有效沟通提供一种成本效益高、相对可信的工具。理想的情况是,会计准则将业绩好的公司与经营业绩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从而促进投资者的有效决策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一个经营良好的企业,管理者有披露会计信息的动机,以便将自己与经营不善的企业区分开来。然而,在缺乏财务报告控制的情况下,即使业绩不佳的企业也会披露会计信息,并声称自己做得不错。因此,股市处于“混合均衡”状态,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不可能区分企业的优劣,也不可能把所有企业都当成比披露信息更糟糕的企业。其结果必然导致股价和市场利率的下降,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本世纪初,在美国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对外披露财务报告缺乏规范,经营者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会计程序和报告内容。业主处于严重的信息劣势,导致外部股东利益受损的情况不断发生。[1]

会计选择的变动,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强制性会计选择变动和自发性会计选择变动。强制性会計选择权变更是由于会计制度的较高层次强制性业务对会计选择权作出适当的变更,如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会计选择的特殊性,很难对政策做出明确的政策规定,因此会计选择变更一般是自发的。会计选择变更的出发点是保证会计信息在企业中的有用性和可靠性,避免单一或静态会计选择造成会计信息的无用性和误导性。但是,事实上,自发会计选择权的变更已经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驱使,通过合法但不合理的自发会计选择权的变更来投机获利,如直接采用自愿会计变更等方式来选择实现不亏损或满足配股的增发目的。强制会计变更是指上市公司在监管部门的控制之外,上市公司只能跟着实施盈余管理,不能通过其目的实现。因此,本节仅讨论自发会计选择的变化。[2]

二、典型问题—资产减值

葛家鹏教授指出,“从持续经营的角度看,持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从理论上讲,如果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当一项资产被完全报废或毁损,不再具有未来经济利益或未来经济利益,但低于其账面价值,不能保留原预计的经济利益时,应当将资产、资产的性质调整为账面价值。但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都增加了市场风险,资产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可能低于其账面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为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是资产减值会计。虽然减值政策的目的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选择和判断空间较大,往往被用作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包括大额冲销、超额冲销等追溯调整、减值准备不足和减值准备等变动准备。

三、会计准则的改进建议

首先,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效率有待提高。高效、独立的准则制定机构可以保证会计准则的质量和连续性,对新准则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并及时予以纠正。目前,中国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会计准则的实施。由于行政管理部门对会计实务认识的局限性,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过于依赖学者的意见,忽视或未能得到企业的意见,导致准则制定效率低下,执行不力。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收集学术界和企业的信息和优势,发展对会计准则的更高认识。同时,金融部门也可以重点监管和执行会计准则。[3]

二是要加强审计监督。审计是对会计的有效控制。因此,高质量的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执业是实施会计准则的有效保证。我国新颁布的审计准则和相关审计法规,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执业仍然缺乏执业承诺。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质量的监督,是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最切实有效的途径。

最后,我国会计准则监管的被动局面需要改变。监督救济严重损害了会计准则的公信力,造成了巨大的经济问题。主动监管需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前瞻性思考,需要相关部门的充分协调。更重要的是,我国对会计违规行为的事后惩戒不够严厉,上市公司违规经营成本过低,会计准则难以形成应有的力量。

四、结论

在众多的盈余管理控制中,会计准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会计准则的技术特点,它不仅限制了管理层选择会计的自由,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同时也成为审计实务和证券监管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会计准则的剩余选择权和技术局限性,它并不能完全消除盈余管理,甚至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对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这种经济后果似乎会影响不同主体之间的利润分配。因此,利益集团利用政治手段对准则制定主体施加压力,使得会计准则不能完全保持中立,这种政治手段在广义上也属于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过度的市场化会计信息危机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又反过来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从而促进了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Xu Bo.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Earnings Managemen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orporations [J]. Contemporary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4(07):12-22.

[2]  Wu Ming. FASB and IASB formulate the standard of surplus [J]. Chines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2004(06):232-243.

[3]  Hui Shangwen.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Sarbanes-Oxley Act" on China'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Industry [J]. 2006(03):88-92.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会计准则上市公司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