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融”媒体建设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

2019-10-20 23:52刘雁春宋旭王瑞孙玲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路径选择

刘雁春 宋旭 王瑞 孙玲

摘要:目前,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网络、移动APP等新兴媒体不断融合,带给我们全新的信息体验。置身信息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其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必然会受到影响,这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体的紧密结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是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融媒体建设;高校思政教育;路径选择

媒体融合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与相结合,通过不同的传播手段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融媒体是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等多种媒介的融合,它通过对信息的传递、内容与新闻编辑资源的整合,利用网络载体,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全覆盖,实现不同信息传播渠道的优势互补,扩大信息覆盖面,提升传播时效,有效引导舆论宣传工作。

一、利用融媒体方式对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1.媒体融合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新方式和手段。普及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更新和维护校园网站,移动APP等资源建设,并加强与学生的信息互动交流,采取丰实多样、内容丰富、大学生愿意接受的表达方式,开展好思政教育。媒体融合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主渠道,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和质量。

2.媒体融合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当前,网络信息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其内容也纷繁复杂,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信息时代,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广覆盖、高效率、互动性好的优势,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媒體融合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困境和挑战

1.教育理念亟需更新。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主题报告、显示板宣传等形式进行,并没有全面了解大学身的信息信息接收渠道和有效的传播方式。一些高校也积极利用微信、移动APP等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进行了有效探索,但与传统媒体的整合效率不够,信息单一片面,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教育方式有待完善。“两微一端”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空和地域限制,且不再以教育工作者为核心,带来了彻底的颠覆和变革。这就要求高校高校思政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丰富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技能,多方面掌握新媒体知识,提升运用新媒体开展教育教学的技术和水平。

3.教育内容需要优化。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但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无论是确定主题、内容收集以及制作和发布,都是各自为政,统筹规划和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和资源的有效性,同时也降低了自身信息的传播效果,导致思政教育学实效不高。

三、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的对策建议

1.更新教育理念,推进媒体融合。要大力提升媒体融合在高校的普及力度,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政教育中作用,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类似融通媒体中心的机构,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服务机构。充分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创新媒体教育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充分有效整合用户终端,建立集传统课堂传播媒体、新媒体、校园广播电台等为一体的高效统一平台,形成的思政教育整合发展模式,努力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思想指导模式。此外,注重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充分发挥媒体的整体效能,及时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他们的关注重点、价值取向,并进行双向沟通,加强舆论监管和引导,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清洁、健康、充满活力的校园网络环境。

2.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平台。高校应综合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化、无线化的教育平台。通过传媒中心、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教务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全面协调,加强各类媒体资源的相互合作,以多种方式打造媒体融合教育载体。一是建设或使用基于计算机终端的思想政治教育网上学习交流平台,如“学习强国”客户端、电子课堂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并探索实施双向互动,解决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打造良好移动媒体平台,如高校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校园网站等,积极发声,传播主流价值观。三是构建媒体融合的在线服务平台,如电子校报、校园网络广播、思想政治理论MOOC等,从多个角度补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短板。

3.进行整合设计,丰富信息内容。面对信息多样、环境多元的信息传播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发挥“清洁工”的作用,过滤掉负面信息,为学生提供有效、科学、合理且必要的教育,高效快捷地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供给,在准备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从各种接近时代的媒体中进行选择,适合学生探索,能够满足大学生兴趣需求的教学案例分析,制作符合当代大学生简捷高效的多媒体教材体验习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4.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思想引导。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学生喜欢的说话方式,即友好、及时、接地气的交流方式,进入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因此,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积极构建“利益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即“在有效实现教育主体教育目的的同时满足教育主体的利益关切”。高校通过总体设计应该整合不同的媒体资源,优化沟通内容从青年学生的兴趣偏好和习惯的网络语言,引发教育主体和教育之间的积极互动,使教育内容扩散到学生团体更快、更广泛和更深入有效地影响青少年学生不知不觉中,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和渠道。

四、结束语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当我们宣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不仅要有效地实现宣传的普及,但也考虑到宣传的方式和手段,使用校园舆论来引导学生,并利用学生的平时的语言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并促进大学生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刘广澍.“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创新发展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

[2]  张维佳,王红娜.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8):191.

[3]  台春玲.高校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6):86-88.

基金项目:2019年度哈尔滨石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新媒体时代加强应用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研究,项目编号:hsyjg201917

(作者单位:哈尔滨石油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路径选择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