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

2019-10-20 07:32庞涵予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政府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经济文化社会高速发展,突发性卫生公共事件发生地几率增多。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科学的应急管理,引导当地百姓客观地看待事件性质,面对危机不慌乱不焦躁,尽早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方案,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地方政府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第一是事件发生的毫无征兆,第二是事件与许多人息息相关,第三是事件会危害百姓健康,第四是事件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时就需要政府立刻采取应急管理措施来应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流行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对于一些传染性疾病来说,病毒传播介质不明确,传播速度快,涉及到的人员范围广,病毒来源在短时间内难以准确地找到,传播途径也无法明确,甚至病情不易控制,死亡率逐步上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公共性、突发性和危害性的特征,需要国家和社会特别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当地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首先要在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料的前提下迅速做出判断并对事件形势做出分析,然后立刻制定方案,最后采取相关措施,若是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本文就当地政府该作出怎样应急管理进行了研究。

二、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

1、缺乏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2003年的非典,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完备的应急系统,所以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受到了重创,此后部分学者开始研究应急管理,国家也开始着手建立应急管理系统,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应急管理部,2018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也就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但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难度依然不小。我国的应急管理部是一个综合性部门,內设机构齐全,既有负责机关日常运转的,也有负责监测预警评估的,还有现场协调救援的;既有火灾防治管理司,也有防汛抗旱司,还有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等,省级的应急管理厅及市级的应急管理局也是有同样的内设机构。但由于应急管理部门建立时间较短,许多机构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控作用,但并没有将其管理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应急管理效果不明显。

2、地方政府处理危机不够迅速

中国疆域辽阔,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将近14亿人口,每天每个省(市)人口流动极大,对于一些传染性疾病无法迅速控制,比如禽流感猪流感是通过禽类和猪传播,但是在还未察觉这些肉类有问题的时候这些肉类已经送的了全国各地甚至已经流入到百姓的家中,很难控制病情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事件性质做出判断并迅速制定处理对策。如果控制不及时,就很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疾病的扩散。

3、缺乏对新媒体传播的科学利用

互联网时代给予了人们极大的便利,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了解实时信息,但同时网络中大量的信息源让百姓眼花缭乱,无法辨别真假,甚至一些夸大事实的信息会引起人民群众的恐慌,所以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有害信息传播的管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不是事件治理的唯一主体,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社会媒体平台作为承载社情民意的强大舆论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个利益群体的诉求,[1]所以人们有权力知道信息的来源是否准确。作为官方信息发布主体的政府,对一些谣言要及时辟谣,同时要完善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制止谣言的流传。

三、地方政府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改革路径

1、重视前期预防

对于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好的就是前期预防。如果前期预防做得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时候就能将事件带给人们的伤害降到最低。有些人会认为前期预防的成本会很高,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频率不高,却一直需要有专门的部门人员在岗位工作,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偏低。其实不然,做好前期预防的机会成本会更高。做好危机预防管理,将危机消灭在萌芽期,这才是成本最小的管理方法。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包含了专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部,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应急管理厅,每个市也都有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局的内设机构比较齐全,应急管理部门应该时刻警惕,把存在隐患的情况进行处理,最大程度排除隐患,必要时需要其他各政府职能部门协同合作。

2、宣传事件相关知识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政府要在第一时间把事件的相关信息以及如何进行自我防护的方法传达给人民群众,因为在紧急地状况下人们容易失去理性的思考,需要政府起到一个正确引导的作用。宣传时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宣传的途径。要尽可能增加传播知识信息的途径,为了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信息传达到每个人的头脑中,除了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上报道,也要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报道,因为大多数中老年人不关注新媒体甚至不知道新媒体是什么。本身老年人抵抗力就较弱,容易疾病缠身,获取信息渠道不多,如果不能尽早得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问题,染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必要时需要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等人员张贴公告大喇叭宣传。另一方面是宣传的频率,为了避免一些人看轻危害或者忘记危害,要加强传播频率。对于一些老人而言,说过一遍的话过几天就可能忘记了,只有给老人们讲清楚危害且多讲几遍才会印象深刻。

3、信息公开透明

信息公开透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要及时公开事件进展的相关数据,另一方面是政府要公开并监督救援物资具体的分配状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短时间内会让一些人们陷入恐慌状态,政府要在平复百姓情绪的同时,做到不隐瞒信息不篡改信息,实实在在的数据反而是最让人安心的,如果瞒报数据会有更多人去散步谣言,也会慢慢失了人心。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需要做到不仅每日更新全国确诊病患和疑似病患的数量,还要公开确诊病人的行程,乘坐了哪个航班高铁火车,去过哪个超市,甚至去了哪个小吃店都明明白白的写了出来,这个能让可能会携带病毒的人迅速了解情况并自行隔离,以防更多的人被染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次哪个地方出问题,其他地方的人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捐物资捐钱,但总会出现某些机构不仅没有把物资交给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说医院、隔离群众的家里等,反而把物资抬高价格再去二次销售。在国家危难之际还贪污甚至发国难财,为了防止这种的事情发生,政府要主动把每笔捐献的财物的详细去向一一公示,对于那些私人的救助机构也要加大监督力度。

四、结论

虽然我国的应急管理系统已经有了雏形,但还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政府要根据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早日摸索出一种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急管理体制。本文通过分析当地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应急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当地政府要重视前期预防、宣传事件相关知识、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三点对策,为今后再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应急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林,王可,吴江.社交媒体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传播与演变——以2018年疫苗事件为例[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9,3(04):42-52.

作者简介:庞涵予(1997.8—),女,河北省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读。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应急政府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准备好应急包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应急预案的编制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