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的发展及其文化意义

2019-10-20 07:43武浩
广告大观 2019年12期
关键词:百老汇音乐剧文化

武浩

音乐剧在继承欧洲传统的同时,根植于美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现已成为美国文化的符号之一。音乐剧的成就在于将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美国人的精神诉求。正是由于这种完美的结合,才使其走向了世界。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有必要向美国音乐剧学习,使其在全球化发展的轨道上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为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音乐剧的发展

音乐剧这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在新生国度美国诞生绝非偶然。音乐剧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30年代,例如1735年在南卡罗来纳州查理斯敦首演的《弗羅拉》,及1750年在纽约上演的《乞丐歌剧》。1866年,法国一个芭蕾歌舞剧团在纽约与美国音乐家的巧遇合作,促成了音乐歌舞剧《黑色牧羊棍》,为后来音乐剧的舞台表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音乐剧就如它的诞生一般,是不同艺术文化的碰撞。

19世纪90年代是音乐剧蓬勃展开的时期,并且以百老汇为中心。那时主要以白人音乐家的创作为主,音乐剧情也都是白人的文化基础上建立的,所以这种歌舞剧也主要是白人观众将其推向百老汇的舞台,随之黑人音乐剧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当时的黑人音乐家通过不断的演出和创作,通过这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民族影响力。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又有一大批成熟的剧目陆续在百老汇的舞台上出现,这是百老汇音乐剧发展中最为繁荣的时期,所以此时也是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的音乐剧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围绕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舞蹈和演唱以及剧情同时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也将其称为“故事情节剧”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比较低迷的阶段,电视电影产业的普及对音乐剧有一定的冲击,录音机磁带也占领了一部分市场。导致观众流失,所以这一时期百老汇的市场十分惨淡。在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就是1975年的《群舞演员》了,此剧把演、唱、跳结合来配合脚本,充分调动演员的表现力,是戏剧歌舞在音乐剧上的一次完美结合,是百老汇舞台上又一经典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英国的音乐剧大量的进军百老汇,这也让美国人看到了英国人音乐剧的魅力。英国人的进驻使美国失去了往日的荣耀,百老汇几乎已经成为英国音乐剧的一个演出场所,基本上成为了英国音乐剧的殖民地。但是在20世纪末,美国的音乐剧还是推出了一些赏心悦目的剧,虽然没有英国音乐剧的威望那么高,但还是很不错的剧目,比如1991年的《秘密花园》。

百老汇歌舞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因为其是一门高度综合性艺术,它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门类。美国的百老汇舞台上造就了大批的艺术家,良好的上座率使其赢得了巨大的利润。百老汇音乐剧具有商业价值,决定了它的通俗性,继而使其成为风靡世界的一项娱乐文化产业。

二、音乐剧发展的文化意义

音乐剧作为戏剧文学的范畴,以其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启迪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世界文学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研究当代音乐剧的发展及其文化意义,对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音乐剧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音乐剧集舞蹈、歌曲、对话为一体,是一种融合了美国本土多种族文化的舞台戏剧形式。由于该剧种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因而其艺术的意识形态功能得以在广大美国民众当中予以普遍接受。虽然音乐剧的表现形式主要由文本和音乐组合而成,但这一组合并非简单的对话加配唱,而是由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建构,并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将其思想内涵融入其中。如表现爱情主题的 《红磨坊》《西区故事》。《我为你歌唱》则以辛辣讽刺和轻快乐而又活泼的喜剧形式,以美国总统选举为背景,鞭笞了美国的所谓“民主政治”。这些音乐剧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美国民族主体文化中的集体记忆。韦伯根据艾略特作品改编的《猫》通过众猫在盛大舞会上的尽情歌舞表演选取升天的这一主题,将人类社会浓缩到这个“猫”的世界里,使其成为现代版的寓言故事,将人世间的冷暖和人面对人生的大问题呈现在舞台上,使观众在这出寓言故事面前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使这出寓言故事超出了单纯商业性目的,融入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元素。音乐剧这些飞跃式改革和思考使其从大众文化中逐步获得了能够与其他剧种相媲美的文学审美特质,进而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符号。

在舞台艺术逐渐败落的今天,音乐剧能从本土走向世界可以说既是一种历史的机缘。音乐剧与歌剧最重要的区别,除了演唱形式的不同之外,还在于剧情剧本结构的严谨程度。音乐剧具有相当程度的戏剧性和承载故事的能力。从文学作品到大众化剧诗是音乐剧发展的重大创作形式转变。百老汇音乐剧的剧诗与演唱风格同步变化,从通俗到高雅再走向今天的通俗。而今天的通俗并非粗俗和低俗,而是巧妙地贴紧剧情和服务剧情。通俗则是为了更容易让观众理解作品的深刻主题。把文学原著改编成剧本和剧诗,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将诗歌中开放性的隐喻和非线性叙述变为封闭式,而以何种态度面对这种改编则决定了音乐剧的走向。音乐剧剧诗统领了诗和剧的共同特点。剧诗普遍具有诗化特点,但是又绝非仅仅是诗或歌词。诗歌和文章是用来被阅读的,无法在一次性的朗诵中被听众所理解的,而剧诗作为情节推展的重要部分,则必须让听众在一次表演中最大程度地予以接受和理解。所以音乐剧剧诗除了追求戏剧性、诗化、节奏感与情节的结合度以外,最重要的是追求其通俗性,使其有利于将其核心思想在现代社会文化模式中进行传播。

纵观音乐剧的发展史,剧作者更加倾向于对表面的字面意义进行消解,而进一步转化为为整体剧目服务的内容。音乐剧由百老汇向外延伸,正是美国戏剧发展的客观需求所致。音乐剧源自大众,走向高雅,但最终仍将回归大众。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厚戏剧底蕴的国家,一些反映传统中国文化的剧目在世界上已经产生了巨大反响,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和纪群祥的《赵氏孤儿》等作品现已成为世界戏剧的名作。中国的音乐剧由于起步较晚,音乐剧在中国没有根基,因而,在文化强国方面,中国的音乐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在借鉴音乐剧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上面提及的音乐剧剧目现今已成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剧目和批评家所研究的范本。至于所谓的“文化入侵”现象,我们也要做全面的分析。诚然,音乐剧表现的是美国精神,或者是“美国梦”。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中国梦”也需要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提高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实现这一梦想的自觉性。美国文化也好,中国文化也罢,均是人类文化大框架的文化。虽然中美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在对人的本质思考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点上却并没有差异。在当今人们处于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欣赏一下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音乐剧,不仅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还有助于人们在欢乐之中得到意识形态方面的熏陶,使音乐剧在公共空间内实现其“社会黏合剂” 和“政治空间大气层”的作用。因而,让音乐剧进入中国,对中国音乐剧而言,也并非是件有害无益的事。音乐剧也是受欧洲音乐剧的直接影响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不同国度的音乐剧搬上中国舞台,也会给中国的音乐剧带来新的元素和创意。尤其是在音乐剧来源于城市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一点上,百老汇一直在进取,一直在融合和吸收不同文化的题材,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适应广大民众的口味。即使在百老汇已不再像往日那样辉煌的今天,艺术性和思想性仍被视为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出标准。对于中国音乐剧而言,这是非学值得学习的。当前中国戏剧不景气的现状,可以在音乐剧的发展中得到启示。可以讲,在当前中国广大民众的政治意识空前高涨,文艺审美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下,接受音乐剧的正面影响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演艺集团)

猜你喜欢
百老汇音乐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百老汇所有剧院关闭至今年年底
住在百老汇的“喵星人”
East Side Story
谁远谁近?
“澳门百老汇”复活节精彩纷呈
看音乐剧
汉米尔顿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